来源 | 财经九号
作者 | 跳跳

日前,作者在邯郸银行官网的信息披露一栏,想要查询一下邯郸银行2023年年报,点击下载后结果页面跳出来一个信息验证页面,要求填写姓名、职业、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再通过发送验证码的形式进入下载。

这个操作把作者整懵了,要知道银行的年报信息是属于法定公开披露的信息,什么叫法定公开,我相信很多人都能理解,那么这份加了“锁”,需要填写“个人信息”这把钥匙才能打开的年报中,藏了什么秘密呢,弄得如此谨慎?

作者看过那么多家上市非上市银行的年度报告,查询法定公开信息还要先填写个人信息的,邯郸银行是唯一的一家。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越要藏着,我就越想看。

1

要查年报先填个人信息,
是否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邯郸银行的这个信息验证还会对年报查询人的信息进行身份识别,在这个信息验证页面,会有一个小的对话条“您同意邯郸银行及其授权的第三方机构依据您填写的信息进行身份识别。”,如果你不勾选同意是无法点击确定的;

也就是说,你填写完信息,邯郸银行或其授权的第三方机构要对这些信息进行身份识别。你要查询邯郸银行的年报,你就必须同意对方查询甚至识别你的信息,否则就无法下载查看邯郸银行的年报信息。

请注意,这是很重要的点。

当然,如果你填写的信息,比如姓名和手机号的注册信息不匹配,你想随便填写,同样也无法点击确定进行查询,系统会告诉你填写信息验证不一致,需要重新填写。

显然,这个信息验证页面,对来访者的真实信息在后台通过某种连接进行了实名验证。也就是前文所述的所谓身份识别。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进入了下载页面,下载速度也是奇慢无比,反正作者多次个人名义进行的验证下载,尝试了多个网络环境、浏览器甚至多台电脑,很难成功下载。有兴趣的可以试试,或许以其他名义下载网速很快。

回到这个年报下载的信息验证话题上,作者发现,邯郸银行的信息披露内容中,除了下载年报需要信息验证之外,其他信息的查询均是公开、无门槛的。

那么邯郸银行年报对公众查询加了这一道“锁”,而且还要收集、验证查询人的个人信息,是否合理合法呢?

根据原中国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规定:“商业银行应将年度报告置放在商业银行的主要营业场所,并按银监会相关规定及时登载于互联网网络,确保公众能方便地查阅。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鼓励商业银行通过媒体向公众披露年度报告的主要信息。”

请注意,确保公众能方便查阅,而非设置门槛,这一管理办法作为银行业的监管规定目前仍然有效,邯郸银行是要和监管条款对着干啊!

再来探讨一下这个信息验证涉及到的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后台验证是否合理。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条的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银行的年度报告本来就是法定需要公开的信息,邯郸银行却在法律规定之外加了查询门槛不说,还要收集和验证查询人的多项个人信息,这些个人信息与邯郸银行的业务相关吗?邯郸银行收集这些个人信息适用于什么明确、合理的目的呢?

作者对整个查询过程进行了录屏保存,我想,这些疑问不妨留给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局这些监管部门来判定吧。

2

多项财务指标恶化,
不良率排全国城商行前列

其实,作者以为邯郸银行大可不必对年报下载设置门槛,虽然业绩不好看,但是公众获取信息的公开途径也并非银行官网一条路径。

早在年初交易所发布的邯郸银行2024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中,邯郸银行就公开了其2023年大致的财务数据,年报么毕竟经过审计了,披露的信息更多一些罢了。

通过作者一番辛苦才下载的年报信息显示,业绩方面,2023年邯郸银行实现营业净收入34.17亿元,同比下降0.67%;实现净利润6.2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8.51%。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邯郸银行连续两年营收下滑。

业绩不好看,多个监管指标也出现恶化。

邯郸银行的数据显示,其拨备覆盖率从2022年底的154.73%下滑至2023年底的136.84%,已经跌破了商业银行普遍意义上拨备覆盖率150%的监管红线;

而邯郸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则大幅升至2.24%,较2022年底的1.9%上涨了0.34个百分点。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不良率放在全国的城商行中,也是拍的比较靠前的。

据企业预警通的统计的全国几百家城商行的不良贷款率数据显示,邯郸银行2.24%的不良率能在全国排进前20名,目前有统计数据的城商行不良率仅有16家高于邯郸银行;而在河北省内仅次于保定银行、邢台银行,邯郸银行不良率全省城商行第三。

与此同时,邯郸银行的贷款集中度也比较高。

据年报显示,邯郸银行前十大客户贷款余额截至2023年底约109.31亿元,占同期资本净额167.31亿元的65.33%,许多银行将贷款集中度(前十客户贷款余额/上一期资本净额)的红线设定在50%。

贷款集中度过高,由此带来的贷款损失风险也就高。

据邯郸银行年报数据,截至2023年底,邯郸银行1252.42亿元的贷款余额中,正常类贷款仅有1098.23亿元,正常贷款仅占贷款总额的87.69%,这个数据表现在同行中并不好看。而非正常类贷款则高达154.2亿元,这些对邯郸银行来说就是风险。

此外,邯郸银行在2023年的贷款损失准备,较2022年底增加了3.44亿元至38.35亿元。

3

踩雷恒大损失多少?放款公司已成失信人

有意思的是,邯郸银行也踩雷恒大地产了。

踩雷恒大有多苦,也只有银行知道。至于邯郸银行贷款给恒大旗下子公司多少钱,作者在邯郸银行对外的公开信息中没有看到。

作者从企查查中查询得知,去年12月份,邯郸银行汇丰支行向邯郸市中级法院起诉了邯郸市大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邯郸大业房地产和恒大地产),其中,邯郸大业房地产是由恒大地产持股90%的子公司。

邯郸银行汇丰支行起诉的案由就是金融借款纠纷,可见邯郸银行也是掉进了恒大地产的债务泥淖中。

同样据企查查信息,早在2022年,邯郸银行汇丰支行就在广州市中级法院起诉了邯郸大业房地产和恒大地产集团,案由同样是金融借款纠纷。

这两起起诉是否是同一笔贷款尚不得而知,如果是同一笔贷款,追了近两年都没追回来,恐怕也是基本无望了。

恒大地产欠银行的贷款多了去了,恐怕也不差邯郸银行一家。

除了恒大地产,邯郸银行追债的直接对象邯郸大业房地产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仅今年以来该公司就被强制执行2.39亿元,而且邯郸市大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已经多次拒绝履行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而被最高法公示为失信公司,即俗称的“老赖”。

邯郸银行想追回贷款,难度可想而知。

至于邯郸银行在恒大子公司贷款问题上到底涉及了多少金额,作者节前向邯郸银行相关领导发去微信询问,截至发稿时仍未获回复。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及信息均来自公司年报公告、公司官网、企查查、企业预警通等公开信息,数据或信息如有遗漏,欢迎更正,并以公司最终披露为准。未经授权,本文禁止转载、抄袭或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