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去只闷头发电到今天主动卖电,传统意义上的燃煤电厂正在实实在在地转型,并且越来越多的发电企业开始意识到,电厂能卖的不只是电!

今年3月22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财政部、住建部、环保部联合发布了《热电联产管理办法》,鼓励采暖型背压热电联产企业成立售电售热一体化运营公司,优先向本区域内的用户售电和售热。五部委意图借助热电企业绿色发展与电力体制改革相结合的契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供暖期空气污染严重、热电联产发展滞后、区域性用电用热矛盾突出等问题。

在煤电项目审批建设被严格限制的大环境下,热电联产成为规划建设风险红色预警地区唯一可以发展的煤电项目。“以热定电”的规则下,热电厂扮演的角色不再只是一个电源点,还是一个支撑地区工商业发展、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的热源点。五部委对热电机组寄予厚望,热电联产也符合煤电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对于早期投产的30万千瓦级机组,供热改造对于机组寿命的延长和机组效率的提升都大有裨益;随着煤电经营压力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60万千瓦级、百万千瓦级机组出于节能降耗、降低运行成本的考虑,开始加入供热行列。供热提高了机组效率,变相降低了机组的度电煤耗,今年供暖季煤价处于高位,热电联产机组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

热电联产机组为区域内工业用户提供工业蒸汽,更解决了北方居民冬季供暖低效率、高污染的问题,在替代关停小锅炉,降低污染物排放的同时,居民供热质量也上升了一个台阶。电厂的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煤电企业开始与当地热力公司合作,建设智能换热站,“热电冷”三联供的模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主动承担城市污水处理任务,用处理后的中水满足机组用水需求,并为城市清洁做出贡献;结合周边产业布局或自然环境,输出废渣废气作为下游产业生产原材料、发展海水淡化……燃煤电厂的潜力得到不断挖掘,煤电企业也开始逐渐转型为区域性的综合能源服务商,这也许正是煤电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最为直接可行的道路。

对此,本人以国内证券大数据数据资料全库信息做如下分析

首先关注火电装机容量59000兆瓦 中国神华;

其次关注火电装机容量33660兆瓦的大唐发电;

三是关注火电装机容量4100MW的豫能控股;

四是关注火电装机容量1400MW的特变电工;

五是关注火电装机容量3900万千瓦的华电国际;

六是关注火电装机容量3100万千瓦的国电电力;

七是关注火电装机容量1700万千瓦的粤电力;

八是关注火电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的永泰能源;

九是关注火电装机容量950万千瓦的国投电力;

十是关注火电装机容量800万千瓦的江苏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