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段楠楠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4月11日,消费电子龙头企业欣旺达交出了一份喜忧参半的业绩报告。

喜的是,在消费电子以及动力电池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欣旺达归母净利润同比微增0.77%。忧的是,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8.24%,这也是欣旺达13年来首度营业收入下滑。

由于收入下滑,加之实控人频繁减持,欣旺达股价一跌再跌,较最高点跌幅超75%。此外,由于近两年大规模对外投资扩产,公司有息负债规模大幅上升。

在交出近13年最差的业绩表现后,未来欣旺达又能否重新起航?

1、13年来营收首次降速,动力电池业务逆势下滑

公开资料显示,欣旺达成立于1997年,创始人为王明旺、王威两兄弟。1994年,年仅19岁的王威在哥哥王明旺的感召下,从老家茂名来到深圳,并开启自主创业。

1997年,王威与王明旺两兄弟共同创办了深圳市欣旺达电子有限公司。两兄弟分工明确,王威负责市场推广,王明旺则负责产品研发。

所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欣旺达在两兄弟的带领下发展极为迅速。公司也在2011年顺利在创业板上市,成为创业板第一家以“锂电池模组整体研发、制造及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

由于锂电池行业蓬勃发展,上市后欣旺达收入快速上升。2011年,欣旺达收入仅为10.31亿元,2022年公司收入增长至521.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2.86%。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从8267万元增长至10.6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9.11%。

得益于公司业绩增长,加之2020年锂电池受到资本追捧,欣旺达股价一路上涨,公司市值一度突破1000亿元。按当时持股比例计算,王威、王明旺两兄弟身家接近300亿元,一跃成为广东茂名首富。

好景不长,随着消费电子需求萎靡,2023年欣旺达交出了一份不太让人满意的答卷。数据显示,2023年欣旺达实现营业收入478.62亿元,同比减少8.24%,实现归母净利润10.76亿元,同比增长0.77%。

(图 / 欣旺达2023年主要财务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欣旺达近13年来,营业收入首度出现下滑。从产品来看,欣旺达收入主要来源于三部分,分别是消费类电池、电动汽车类电池以及储能系统电池。

(图 / 欣旺达分产品收入)

欣旺达最主要的两大产品消费类电池及电动汽车类电池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消费类电池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0.85%,电动汽车类电池收入同比下滑14.91%。

对于公司消费电池收入下滑,欣旺达在年报中表示,由于消费电子行业整体低迷,导致公司消费电子电池整体出货量减少。

IDC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1.7亿部,同比减少3.2%。此外,据TechInsights发布的报告,2023年全球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约为1.37亿台,同比下降16%。在此影响下,欣旺达消费类电池收入出现下滑。

如果说欣旺达消费电池收入下滑可以归结为宏观环境,那公司电动汽车类电池收入下滑则让人大跌眼镜。

欣旺达电动汽车类电池收入下滑主要原因是出货量下滑,2022年欣旺达动力电池出货量为12.11GW,2023年公司动力电池出货量下降至11.66GW。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整体出货量为865.2GWh,同比增长26.5%。行业整体销量向上,欣旺达向下,意味着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获取,这对于欣旺达而言,并非好事。

相较于消费电子行业,电动汽车行业增速依然要快很多。这意味着,欣旺达想要持续扩张,提升动力电池销量是极其重要的布局。欣旺达动力电池收入不能恢复增长,其业绩成长性恐遭质疑。

2、近700亿扩产动力电池,公司有息负债大幅上升

「界面新闻·子弹财经」发现,在消费电子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欣旺达也在积极谋求转型。转型的方向便是动力电池,为此,欣旺达不惜重金投入。

欣旺达布局动力电池业务最早可追溯至2008年。彼时,欣旺达已经意识到消费电子电池成长空间有限。

当时由于新能源汽车销量依然较小,欣旺达动力电池经营规模并不大。2020年,在“双碳”政策刺激下,新能源汽车销量大爆发。

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欣旺达逐渐加大动力电池布局。2021年,欣旺达与枣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项目投资协议》,投资建设年产能30GWh动力电池,预计投资金额为200亿元。

2022年3月,欣旺达拟在珠海市政府辖区内投资建设30GWh动力电池项目,投资金额为12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为100亿元。同月,公司又与四川什邡市政府签署项目投资协议书,投资80亿元,计划建设20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生产基地。

2022年9月,欣旺达又与宜昌市政府东风集团及东风鸿泰签署投资协议,计划投资120亿元扩产动力电池。

同月,欣旺达又与义乌市签订了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电池项目投资书,计划投资213亿元用来扩产。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欣旺达拟投资金额近700亿元,用来扩产动力电池。

频繁对外投资,让欣旺达有息负债规模快速上升。2019年,欣旺达有息负债仅60亿元出头,2023年,欣旺达有息负债突破200亿元。

欣旺达还通过“压榨”供应商来减轻企业资金压力。2019年,欣旺达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余额为80.47亿元,2023年增长至191.2亿元。除此之外,欣旺达还频繁向资本市场定增融资。2022年,还在瑞士证券交易所发行GDR募资了4.4亿美元。

为了扩产动力电池产能,欣旺达把自身的融资能力发挥到了极限,即便如此,欣旺达资金面依旧偏紧。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2023年欣旺达计划将动力电池子公司欣旺达动力单独分拆上市,以此来支撑公司投资扩产。但由于IPO收紧,欣旺达动力上市之路并不顺畅。

目前,动力电池行业存在一个奇怪现象——一边是行业产能过剩,一边是头部厂商疯狂扩产。电池网统计数据显示,仅2023年上半年,整个电池产业链统计在内的223个投资扩产项目,182个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逾9377亿元。

如此大规模的投资,造成的结果必然是严重产能过剩。此前长安汽车预计,2025年国内动力电池实际所需产能为1000-1200GWh,而行业的规划产能已经膨胀至4800GWh。

某券商新能源分析师对「界面新闻·子弹财经」表示,头部厂商之所以不计代价扩产,主要原因是竞争对手都在扩产,自己不扩产,公司市场份额很容易被竞争对手获取,因此只能硬着头皮扩产。

对于欣旺达而言也是如此,不过受限于自身资金实力,欣旺达2023年动力电池出货量已经掉队。

由于再融资收紧,短期内欣旺达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可能性较低。此外,由于资产负债率接近60%,欣旺达债务融资空间也不大。

在诸多不利因素制约下,在此轮动力电池厂商残酷的竞争中,欣旺达2023年已经开始掉队,未来,公司还能否保持现在的市场份额,「界面新闻·子弹财经」将保持关注。

3、实控人减持近30亿,公司股价跌近75%

对于欣旺达而言,收入下滑以及现金流趋紧只是公司面临的困境之一。另外一大困境便是,公司股价在二级市场大幅下挫。截至4月19日,欣旺达报收13.71元/股,较巅峰时下跌超75%。

欣旺达股价下跌,一方面与公司收入下滑及资本市场喜好变化有关系,另一方面也跟公司实际控制人无节制套现有很大关系。

2020年9月,欣旺达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王明旺合计减持公司3099万股,累计套现资金约7.5亿元。

2021年12月,王明旺再度减持欣旺达3252.78万股,按当时减持均价计算,累计套现资金接近14亿元。2022年2月,王明旺再度减持公司2146万股,累计套现资金超7.7亿元。

自2020年以来,王明旺累计套现资金接近30亿元。除此之外,欣旺达众多高管也多次减持欣旺达

实际控制人持续减持,但欣旺达却在资本市场上频繁融资。2018年,欣旺达以9.90元/股价格增发了2.58亿股,累计募集资金为25.54亿元。2021年,欣旺达再次以41.90元/股价格,增发了0.93亿股,累计募集资金39.15亿元。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2023年3月,欣旺达再次宣布了48亿元的定向增发计划,后续由于再融资的收紧,欣旺达无奈撤回了增发申请。即便如此,前两次欣旺达累计融资金额为64.69亿元。

实控人减持毫不手软,欣旺达对外融资也毫无愧色。但在分红上,欣旺达却显得极为吝啬。上市至今,欣旺达累计分红12次,累计分红金额为11.65亿元,分红率仅为16.57%。

作为对比,2022年A股所有上市公司累计分红2.13万亿元,分红率约为40.8%。这也意味着,欣旺达分红率要远低于A股平均分红率。

过去几年,由于监管对分红、减持、融资行为并未作规定,因此,大额减持在A股历史上时有发生。

监管收紧后,未来上市企业减持乱象会得到根本性逆转,“新国九条”实施后,企业分红率也将大幅上升,这点对于欣旺达而言也是如此。

不过由于实控人大额减持,给欣旺达中小投资者造成的损失,短期内无法弥补。在电池行业整体供过于求的背景下,公司恐怕唯有努力经营才能更好地回报中小投资者。

*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