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居财经 严明会

房地产开启了金融救市。

上周,三部委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随后具体的支持措施,便陆续传出。

最新的消息是,金融监管部门拟扩围房企白名单,约50家国有和民营房企位列其中,比年初提及的“系统重要性优质房企”,范围更大。

进入这份白名单的主体,覆盖了大部分头部和腰部企业,他们能够获得包括信贷、债权和股权融资等多方面的支持。

一年前,“三支箭”发布,如今的新政,将对其中的一些细节,做了更为详尽的补充与落实。

眼下,几乎所有的核心城市,都取消了限购;而今年三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3.19万亿元,出现首次同比下跌。这种情形,或在后续得到改善。

资本市场已有所反应。据乐居财经观察,11月内,股价整体上涨的地产股有41只,其中有24家房企的涨幅超过10%。其中,走完境内外债务重组的融创,甚至在月内收获了超过六成的涨幅。

地产股似乎进入了温和的股价修复窗口。

地产股飘红

11月,港股市场上,内房股不时就会有一波比较明显的涨势。多股高开、一片飘红的情景,并不罕见。

距离信贷、债权、股权融资“三支箭”的发布,已将近一年。在过去这段时间里,供需两端的政策陆续发力,也对融资政策,做过边际调整。

比如“金融16条”部分政策期限的延长,以及再次强调民企融资的一视同仁。近期更是传出消息,金融监管部门融机构座谈会上,提出了“三个不低于”。

即各家银行自身房地产贷款增速,不低于银行行业平均房地产贷款增速;对非国有房企对公贷款增速,不低于本行房地产增速;对非国有房企个人按揭增速,不低于本行按揭增速。

会议还提出,拟修改开发贷、经营性物业贷、个人住房贷款办法等。

在销售回暖后劲待解的背景下,监管机构继续从房企融资入手,已在起草一份中资房地产商白名单,或有50家国有和民营房企被列入其中。在列的企业将获得包括信货、债权和股权融资等多方面的支持。

据悉,这一名单较今年年初,具有系统重要性优质房企的范围有所扩大。

虽说政策传导需要一个过程,但体现在资本市场上,则是波动中的股价修复。据乐居财经不完全统计,仅11月内,股价整体上涨的地产股有41家,其中有24家房企的涨幅超过10%,超过20%的有11家,超过30%的有3家。

若在优化的大环境下,结合自身的基本面,就更会被资本市场看好。

涨势最为明显的,当属融创。11月1日开盘,融创中国的股价为1.64港元/股,而11月22日收盘,其股价已上升至2.72港元/股,前后对比,22天里涨幅达到了65.85%。

融创股价的持续上扬,并不让人意外。最大的成果,是它历时18个月,境外债重组正式宣布成功,这一流程走完,意味着其降债45亿美元,整体化解了约900亿元的内外债风险,优化了基本面。

靴子落地,融创便可以把精力,放在保交楼与公司运营上了。这或许也是万科等优质房企被做空之后,对市场信心的一次较大的提振。旭辉于月内的股价,实现41.07%的增幅至0.27港元/股,它近期也将年内最后一笔到期的境内债券,完成展期,合计展期金额达到71.8亿元。

具体而言,旭辉此前多次延期投票的“H21旭辉3”债券,于11月13日举行了第二次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通过了括调整债券兑付安排、增加增信保障措施等内容。

此外,将于11月28日举行债权人债务偿还安排会议的中国奥园,月内则收获24%的股价涨幅。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已有超50家上市房企启动债务重组,若有重大进展,对于资本市场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

不动产仍受青睐

股价的温和复苏,并不能完全打消机构投资者的疑虑,向来逐利的险资减持地产股,便因为他们在衡量投资收益之后,做出的决定。

11月8日,中国平安正式对外宣布,目前没有持有碧桂园的股份。在2016年的高峰期,中国平安持股碧桂园的比例,一度超过10%。

截至今年年中,中国平安持股比例为5.37%,仍为碧桂园的第二大股东。一直到8月11日,港交所披露易数据显示,中国平安持有碧桂园4.99%股份。

不久之后的11月13日,保利发展也发布公告称,第二大股东泰康人寿在减持计划实施期间,减持了其通过非公开发行所取得的保利发展股份8176.97万股,占保利发展总股本的比例为0.68%。

减持计划实施前,泰康人寿持有保利发展8.44亿股股份,占保利总股本的7.05%,其中7.33亿股为认购保利2016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所取得、1.11亿股为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取得。减持后,泰康人寿持股降至6.31%。

七年以来,泰康人寿首次减持保利发展。在地产薄利的背景下,这或许意味着险资的投资偏好,已发生变化,适逢股市有了些许回暖,顺道从地产股中撤退。

不过,险资并非不看好房地产,他们只是将目标,转向核心城市优质不动产项目。

比如,10月底泰康人寿保险以底价1.12亿竞得广州黄埔区地块,用于建设医院和养老服务产业。

另一保险巨头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人寿,更是在1月20日发布大额不动产投资公告,以73.33亿向弘毅投资收购北京、上海四个产业园项目。

而此前,大悦城宣称,为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公开挂牌转让北京昆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及债权,对应的标的资产,为中粮·置地广场项目,成交价42.56亿元,由中邮人寿接盘。

今年以来,大家人寿保险则从万达手中,接下了上海松江万达广场、江门台山万达广场和青海西宁万达广场等多个项目。

华泰资产与万科的合作,亦是例证。

不久前,万科表示,为满足项目发展需要,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万永房地产与华泰资产签署协议,通过设立一个或多个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向后者申请融资,本金金额不超过40亿元,融资期限最长为10年。

凡此种种,都表明,向来投资嗅觉灵敏的险资,仍然青睐优质的地产资产,只是在特定的大环境下,在标的的选择上,做出改变。

出清更进一步

房企的染红,又增添了一例。

近日,湖北省国资委旗下的联投置业,受让三湘印象控股股东三湘控股,以及实际控制人黄辉所持有的2.95亿股股份,占当下三湘印象总股本的25%。

转让完成后,三湘控股在三湘印象的持股降至8.20%,黄辉则不再直接持有三湘印象的股份。不过在这之后,三湘印象的股东中仍有两名直接持股的黄氏家族成员,黄辉的妹妹黄卫枝持有12.84%,弟弟黄建持有0.75%。

三湘印象是上海的老牌房企,2014年,其曾以18.61亿元拿下前滩单价地王。2016年,该公司开始向“文化演艺+房地产”双主业转型,溢价18倍收购了“观印象”。

直至2023年中期,房地产业务依旧是三湘印象的营收支柱,期内业务营收8735万元,占比总营收的48.39%,文化演艺营收2828万元,占比总营收的36.54%。

引入国资,向来是房企自救较为理想的方式。此前,已有新湖中宝引入新安财通、红星美凯龙引入建发股份、建业地产引入河南铁建投、华南城引入特区建发等,虽染红并非一劳永逸,但国资的背书向来立竿见影。

据乐居财经不完全统计,今年新增6家首次公开债务违约主体,均为民营房企。其中,既有时代中国暂停支付6笔美元债利息、荣盛发展未能足额支付10亿中票本息等。

出险房企的阵营,虽偶尔还在扩大,但总体的速度,已放缓了许多。而随着政策的发布与推进,上市房企的市值,将迎来市值修复的窗口期。

此前,降首付、降利率、认房不认贷等措施,着眼于需求端,楼市曾迎来了久违的热闹;而在供应端,取消地价限制、“价高者得”的拍地规则,目前也已在多座城市中悄然展开。

此外,业内关于“取消远郊区容积率1.0限制”,即放松限墅令,以及“适时放开房价限制”的讨论,也不绝于耳。

近来“发行万亿国债”的明确,更将未来复苏的“轮廓”,描绘得更为清晰。此次国债筹集金额,更多投向基建领域,是一举多得的举措。它能够提高融资需求、增加收入、促进消费信心的恢复,或许能为房地产行业的复苏,做好铺垫。

以往,周期下的融资便利,往往由优质民企或国资享有,此次扩围的融资白名单,包含出险房企,将又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