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晚邻

编辑:晨鹤

风品:邓亮 沈禾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商海浮沉、人间冷暖,相信优信对此应有深刻体会。

经历10年高歌猛进,二手车电商的2020遭遇资本冰封。作为国内最大的二手车在线商城,优信也经历了水逆之年:

1.05亿美元将优信拍出售给58同城,并与Golden Pacer及其他资方达成协议,彻底完成去金融化,“吸金”能力大降。叠加关店裁员、持续亏损、疫情影响,市场看衰声不绝。股价最低跌至0.72美元,相比9美元的发行价,缩水12倍。

不过,优信还是挺过来了。并在2021年,频频泛起活水,新故事不断:

4月1日,优信宣布与两家亚洲投资基金签订具约束力的投资意向书,通过优先股认购获得约3亿美元融资;

4月6日,优信全国首家二手车超级大卖场落户西安,提供一站式购车服务;

4月21日,高调宣布与京东集团启动战略合作,将深化布局二手车零售数字化;

4月28日,优信发布2021财年第三财季财报,实现毛利转正。

5月7日,京东战略签约优信。双方将在选品、检测、保障、服务、价格等五维度为消费者提供标准化服务。

金主来了、小伙伴也来了,得益利好,股价强劲回暖,4月30日收盘价3.01美元,年内涨幅超3倍。由此,看多之声又起,甚至变成了行业榜样。

只是,果真如何吗?

01

赔钱卖车 五年亏百亿

仅仅半年前,优信二手车董事长、首席财务官还被限制高消费,且面临退市风险。

如此反差,业绩应是一个重要考量。4月28日,优信发布2021财年第三财季财报:

总收入约3.23亿元,环比大涨322.6%;二手车在线交易量2307台,上季度为2653台;同期,毛利率2.9%,上季度为-22.4%,实现转正。另外,Non-GAAP持续经营亏损1.625亿元,上季度为1.783亿元,而去年同期为5.765亿元。

改观数据,可圈可点,但细品业报,问题点也依然刺眼。

首先,赔钱卖车的模式痛点依然没能解决。财报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12月31日,优信三个季度销售收入总计是4.614亿元人民币,而收入成本是4.868亿元人民币左右。

换言之,优信一番辛苦卖车,反赔了2530万元。拉长维度,2019年优信共卖出97100台二手车,平均一台亏损2万多。

显然,巨量烧钱数年的优信未烧出理想市场,反而陷入亏损泥潭。那么,为啥赔本赚吆喝?

也许,其也是有苦难言。看看负债,亏本销售快速回笼资金也在情理中。

截至2020年12月底,优信应付账款1.13亿元,其他应付款8.68亿元,加上15.88亿的可转换债券、银行短期贷款7.05亿及长期借款2.33亿,粗略算来优信总负债已超33亿元。换谁能淡定?

优信,也做出了不少自救。

据财报,2020年7月,优信与一个融资伙伴签订一项修改后的补充协议,通过到2025年分期的方式来支付从这家平台融资获取的资金。同时,与其可兑换票据持有人之一达成协议,将票据转换为公司的A类普通股,从而消除偿还票据的义务;

2020年10月,优信又与两名投资者签订最终协议,将增发2500万美元股票,相关收入用来偿还优信欠这两家公司的债务。

2021年4月1日,优信宣布与两家亚洲投资基金签订具约束力的投资意向书,通过优先股认购获得约3亿美元的融资。

借钱续命,优信夹缝腾挪。然补充资金的代价,同时也伴随苛刻的债务融资条件。债转股,债主变股东,自然更看重企业未来表现。换言之,如何释放更多成长性、稳健力,是优信的重要任务。

这不是一个轻松任务。

拉长时间维度,2016-2018三年,优信的亏损金额依次为13.9亿元、27.4亿元、15.3亿元。上市后也未改亏损魔咒,2019年净亏损19.9亿元,2020年(截至9月30日)净亏损24.6亿元。

五年里,优信合计亏损101.1亿元,且近两年越亏越多。

体现在运营层面,2016-2019年,经营现金流连年为负,分别为-6.61亿元、-18.34亿元、-22.81亿元、-11.94亿元;

据企查查,优信至少经历了10轮融资,公开披露的融资金额累计超18亿美元。

然其总负债仍高企不下,2016至2019年分别为19.86亿元、50.6亿元、49.78亿元、49.18亿元,资产负债率达85.7%、95.5%、66.9%、91.4%。

02

10年心路 从扩张到瘦身 盈利模式拷问

可见,优信依然不乏麻烦事。

何以至此?

业务模式避不开。

梳理优信10年心路,2011年成立之初,多数营收来自B2B业务优信拍,即专门为经销商提供二手车检测、首付款、过户等流程服务的平台。截至2015年底,优信拍规模已破100万辆,占全国B2B模式市场总份额的62%。

看似占据行业话语权,但B2B模式缺陷也很烦人:车源有限,规模有限,且利润较薄。换言之,难以描述更大前景。

为扩展更大增量,2014年,优信推出金融助贷业务,为消费者分期购车提供金融担保及风险。也因此,优信成为中国首个打开融资租赁大门的二手车公司。

先发优势也很明显,2017年份额达到互联网二手车零售金融业务的30%,几乎能与银行系匹敌;2018年财报显示,金融业务收入17.7亿元,同比增长88%,占全部收入的53.5%。

同时,2015年下半年开始,二手车电商进入混战模式,广告铺天盖地,C端市场对二手车电商认知度提升。戴琨也顺势而为,搭建了B2C交易平台优信二手车。

2016年底,优信推出汽车资讯聚合平台车伯乐(CarPro);2017年,毛豆新车、弹个车异军突起,带火新车电商赛道,优信又在2017年10月推出优信新车。

B2B、B2C、金融,三驾马车奔腾,优信一时风头无二。

2018年6月27日,优信集团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成为中国二手车电商第一股。

遗憾的是,上市后的优信并非迎来做大做强,然而逐渐陷入颓势困境中。

2019年6月,优信新车业务解散,全国范围内遣散销售人员;2019年7月,优信将二手车金融业务线Golden Pacer卖出,以现金补血;2020年3月,又将事故车拍卖业务“丰顺路宝”,以3.3亿元出售给博车网,同时还承诺未来五年内不再从事该业务。

业务瘦身,也伴随裁员风波。2020年3月,优信向员工发送了一封停工待岗的邮件,称“因公司经营遇到困难,岗位暂无工作安排,将安排停工待岗”。不仅如此,优信再次关闭多个货源城市,最终只留下30个左右。

2020年5月,优信员工加盟“合伙人”计划启动,加速转型信息平台,也对原有线下团队“动刀”,被指“变相裁员”。

至此,优信三驾马车只剩一驾,B2C业务(二手车全国购)。

不过,优信依然自信。

戴琨表示:从强金融驱动到产品和服务驱动的转变,优信更加专注于提供高性价比的二手车和优质的购车服务。

宣传上,优信指出自身B2C业务在业内拥有:最早开通(2017年);在线交易规模最大;业务规模覆盖最广;业务支撑最全面。

四个最,足够有吸引力。然故事讲得再好,没有盈利也是空谈。

放眼行业,B2C生意并不好做。

已有前车之鉴!比如人人车,从最早C2C模式转型严选线下门店(C2B2C),再全面抛弃线下转为全城购(B2C),但一番兜兜转转,最终还是因巨亏落得被传58收购的结局。

那么,优信是否也甘苦自知呢?

本以为“业务大甩卖”后,优信能瘦身聚焦,逐渐走上盈利正轨,不料2020年亏损再涨,2C交易量同比下滑,营收持续降低。财报显示,2020年(截至9月30日)净亏损24.6亿元。2021年第一财季优信2C交易量3887辆,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4585辆;2C交易总额4.26亿元,低于去年同期的28.64亿元。

显然,即使后疫情时代,市场回暖阶段,优信仍不乏疲态、交易量有心而无力。2020年7-9月三个月内,2C交易量仅2653套,GMV降至2.93亿元,总收入7640万元,不足1亿元。

转型艰难,又背负债务重压,若不尽快跑通一套可行的盈利路径,等待优信的结局无疑是危机的。

聚焦二手车,本就属于交易频次低、重线下、难标准化的大宗交易,除了信息聚合,二手车电商并没太多竞争优势。

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我国二手车市场起步较晚,没有全国统一标准、缺乏权威的全国第三方认定机构。这导致所有二手车交易很难标准化、很难互联网化,必须依靠线下繁杂服务才能促成。换言之,优信并不比传统二手车经销商有多少核心优势,甚至有时还需依靠后者体系才能完成自身销售,平台甚至有沦为传统经销商导流的尴尬。

这样的业务模式,虽有互联网基因,却难言轻模式。大量广告引流,最终还要线下完成,无疑增加诸多成本,这或也是包括优信在内二手车电商们陷入亏损泥潭的原因所在。

据华夏时报不完全统计,仅在2016到2018这三年的时间里,优信就在广告营销方面花了56亿元。

03

标准化有多难?业务乱象冷思

根本而言,优信的颓势症结还在盈利模式。这个跑不通,即使有强大战略合作方,又能带来多大改观?

聚焦开文优信与京东的合作,市场最在意的应是京东的综合赋能。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优信接入京东平台,除分享线上客流外,更多是在销售和售后均可实现来自京东的双重保障。在行业变革中,优信倚靠京东汽车生态及电商技术经验,有助其解决选品、检测等标准化的行业性难题。

只是,合作也不是万能药。建立标准化的二手车电商市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二手车的千差万别、用户的千人前面,选品、检测、价格等诸多专业化痛点,远非抱一个京东“大腿”就能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不是优信第一次“抱大腿”。优信官网介绍中写道:2018年12月,优信集团与淘宝网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优信的超级供应链接入淘宝的超级流量入口之后,双方将集聚优势力量全力打造二手车超级供应链开放平台,升级二手车新零售,携手开创全民二手车在线交易时代。

但看往期表现,合作效果几何。那么,本次合作虽口号响亮,实操效果又如何?是否会“旧瓶装新酒”?

等待时间作答,但发问并不算苛求。

于二手车电商而言,标准化往往看上去很美。市场运行中,事故车、水泡车、调表车等时常出现,实际交易也复杂多变,虽说平台方有严密程序,但从过去曝出的业务乱象看,即使倚重线下,也难以尽善尽美。

《新民周刊》2021年3月15日报道,暗访发现,在包含390余名受害者的“全国优信受害者群”,用户们投诉优信的问题五花八门:套路贷、过不了户、买到事故车等。

黑猫投诉平台搜索优信二手车,截至2021年5月13日16时,共有2439条投诉结果,完成状态仅66条。投诉内容涉及贷款结清不予解押、签合同多收钱款、买到事故车、不退还保障金、贷款买车变成融资租赁等。

据《华夏时报》报道,即便是在优信二手车购买到火烧水泡车辆的消费者,也无法得到相应赔偿,用户须持有优信总部的鉴定报告才行,这样做法,使优信在消费者心中形象急剧下降。

此外,用户隐私保护也值关注。2020年11月13日,“App个人信息举报”微信公众号通报35款App存在个人信息收集使用问题,优信二手车赫然在列。

04

挑战刚开始 口碑战胜算几何?

信任,是交易的第一步。戴琨也曾言:“口碑是二手车行业中核心竞争力,也是最重要的企业护城河。”

换言之,等待优信的,不仅盈利战,更是口碑战。

上市伊始,戴琨曾表示,“上市对于公司发展来说,既是一个里程碑,同时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将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履行使命,让消费者拥有好车变得更简单。”

一个简单二字,尽透初心。然综合上述重重困境,优信做到了多少?

好在,优信也在调速换挡。

财报显示,“全国购”是其重要布局。2020年9月,优信CEO戴琨宣布优信将自建二手车库存,即是口碑战争打响的重要信号。结合2021年西安二手车仓储基地落地、与京东的标准化合作,说到底,都是为了深耕口碑与服务体验,值得肯定。

不过,这条自救道路也并非坦途。重仓储、重资金的库存模式考验投入,资金回笼更需时间周期,这对负债高企、亏损高企的优信来说无异挑战巨大,甚至是一场冒险豪赌。

如何平衡取舍,把控节奏,考验戴琨大智慧。

但可肯定的是,阶段回暖、刚刚渡劫的优信,能难言有多稳,更远未到弹冠相庆的时刻。自救挑战刚刚开始,能否真正走出至暗时刻,仍需时间作答。

常言道,10年一轮回。优信的2021能迎来蜕变吗?

本文为首条财经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