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三言财经

作者|DorAemon

昨日晚间,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在微博上发了一篇长文,并于当晚12点删除。

李想首先讲了一个故事:

某媒体女记者在社交平台上认识了某企业男工程师,并私下加了微信互相告知身份。此后一日,该女记者突然找这名男工程师打听对方所在公司的保密信息。于是男工程师很不耐烦的,并且用了非常不恰当、带有侮辱女性的比喻方式进行了回复,并拒绝将涉密信息透露给女记者。

李想又进一步交代了这名女记者和男工程师的关系,他表示,女记者和男工程师不是工作关系认识,既不存在任何合作关系,也不存在任何业务往来,而且现在和以后都不会存在业务关系。这名男工程师是一位永远不会面对媒体的后台数据工程师。

李想接着写道,之后女记者认为自己受到侮辱,于是联系到男工程师所在公司,要求公司对男工程师作出处理。该公司对这件事的处理有两个方向:

1. 无论如何都不允许员工用言语侮辱女性;

2. 如果有原因,可以接受员工言语侮辱女性。

公司管理团队全部选择了第一种,因此在试用期内将涉事男工程师解雇,并且公司和媒体对接的负责人也当面向女记者道歉。

但随后不久,女记者及其所在的媒体又增加了新的要求,要求男工程师所在公司要在公开媒体上以企业身份对该媒体的女记者道歉。

对此,李想提出疑问,从法律专业和道德伦理角度,企业是否有责任对上述发生的问题公开向女记者道歉?再延伸到更广泛场景,公司员工在本职工作范围外,在社会、社交平台、网络平台中辱骂或者侮辱他人,公司除了可以尽到解雇该员工的责任外,是否有责任对被辱骂或者被侮辱的当事人承担公开道歉的责任?

女记者套理想新车信息

却被男工程师言语侮辱

乍一看以为李想所讲的这个事情可能是某个场景案例,并非真实发生。但是结合近日网传的一张聊天记录,李想所讲的故事则很可能真实发生在理想汽车身上。

在这张发生时间不详,并且隐去了所有个人信息的聊天记录截图里,对话内容完全符合李想描述的情况。

从截图来看,截图者应该是李想文中的女记者,沟通对象则是那名男工程师。首先,女记者咨询有关理想汽车5月改款车型的具体细节情况。

但没想到这名男工程师先用带有侮辱性质的语言嘲讽一番,之后表示涉密的问题不要找自己咨询,“真有人回答了你们,你们阅读量是上去了,但想过泄露机密的人什么后果吗?”

然后这名女记者表示不能接受对方对自己使用侮辱性质言语的行为。她认为双方在接触前明确知道自己是媒体,如果不想和媒体接触,可以不通过好友邀请。此外,这名女记者认为,咨询信息也是为了工作,如果不想告知,可以拒绝回答或者称不方便回复,但不应该对一名女性说这种话。

网友:双方都不对,开除惩罚过当

虽然李想本人并没有明确回应自己所描述的事情就是指网传截图,但是从内容上来看两者确实有着高度关联。

整件事实际上就是,一名女记者通过社交平台联系到理想汽车的一位工程师,想从对方口中了解到理想还未公开的新款车型信息。但在沟通过程中,理想工程师使用了侮辱性质语言,拒绝透露机密。

之后,理想开除了这名工程师,并私下向女记者道歉,但女记者及其所在媒体进一步要求理想公开道歉。

于是就有了李想半夜发文一事。

对于这件事,很多网友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有网友称员工骂人属于私德问题,但李想把这件事却拔高到不允许侮辱女性的公司纪律。那么自然会导致对方顺势而为要求公司公开道歉。他表示李想这是“又干掉员工,又想让公司置身度外,没有那么好的事”。

还有网友称,作为工程师,很好地维护了公司利益,一句话打消了记者刺探消息的机会。

还有人提到此前有媒体记者强行闯入丽人丽妆创始人办公室采访一事,疑似指在这件事中责任在女记者一方。

还有网友称这件事既没必要道歉,也没必要开除,他表示只有“骂的不对才该道歉”。

还有很多网友评论称,打听公司机密本身就过分,被骂了也是活该;有人称这属于个人行为,与公司无关,不用开除也无需道歉。

更有网友称李想开除这名员工是“过河拆桥”,为公司保密的员工不应该被这样对待。

有网友直言,这事本来男工程师道歉就可以,开除有些惩罚过度。至少公司也满足了媒体的要求,而媒体进一步要求公司公开道歉属于得寸进尺。

还有网友分析,这件事男工程师确实“嘴贱”,但公司以此开除则稍显没有依据;而女记者的确是受害者,接受男员工道歉理所应当,但是记者所在媒体进一步“扩大战果”则很不妥。

很多网友认为,男员工言论属于个人私德范畴,被批评是应该的,但是因此就开除有些过当。不过,也有网友称这名男工程师的确“情商有些低”,没有很好的处理好这件事。

有网友认为,这名男工程师素质确实低,女记者态度挺礼貌,不应采取这种应对方式。

也有网友称,男工程师说话太狠,女记者虽然是旁敲侧击打听,但明明可以直接回复不清楚、不知道,却非要采用极端回答,自然无法接受。此外,这个记者也明确表示加微信是经过对方同意,既然通过好友就是变相默认。而且女记者问题也并没有明显冒犯的意思,该网友还怀疑李想是否看过这张聊天记录内容。

有网友称,相互告知身份后,应当算作工作接触,可以不回应但是向男工程师这种回答方式企业本身就有责任,道歉也是理所当然。

对于这件事,也有一些企业家给出了比较理性的分析。花儿街参考创始人林默表示,这件事并不是侮辱女性不对,而是不应该侮辱任何人。

此外,记者的“采访”行为也十分“邪恶”,如果想获得独家消息,应当日常培养采访对象。但在社交平台随机加人,去套秘密信息的行为,实际上是不对等的采访,也是利用自己职业优势的暴力。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将对方陷入重大的不确定风险中。

还有观点认为,维护企业信息安全的员工值得表彰,而侮辱媒体工作人员应当批评。两者相抵最多不赏不罚。对于媒体来说,私下采访内部员工无可厚非,采访的到是本事,工作人员不经授权不接受采访也是义务。

他还表示,目前很多媒体人认为这位工程师有错,而很多公关却又认为媒体有错。对于媒体来说,应当意识到并不是谁都有义务接受采访;而对于公关来说,采访也不意味着都得走官方渠道。

还有人则认为,这次事件完全是理想汽车在“炒作”将于五月发新车的新闻。

员工个人言行与企业形象深度绑定

媒体采访理应考虑对方处境

三言财经认为,这件事应当从几个方面分开来看:

公司方面,首先,作为公司员工,有义务为公司涉密信息尽到保密义务,未经授权不对外公布任何秘密信息,这是一名员工的本分;

其次,身为公司员工,个人一言一行在很多时候都会被视为公司行为,也就是每个员工实际上或多或少都代表着这家公司。那么,尤其是在面对媒体时,哪怕员工没有相关经验,但个人言论依然会影响公司形象。

第三,就这件事而言,该男工程师的言论确实很大程度上属于个人私德问题。但是,正如上面说到的,在信息时代,员工个人行为和企业行为深度绑定,很难具体区分。

因此,这名男员工言语不当,虽然是个人私德有问题,但的确对企业形象造成影响,公司应当给予惩罚并且向记者个人道歉是理所当然。

媒体方面,首先,为了获取信息,采取多种方式、尝试多种渠道获取报道内容也是工作职责。一名优秀的记者,总有敏锐的职业嗅觉,抓住有效信息获取报道。

而就这件事而言,记者不通过官方渠道,在知道对方身份前提下尝试采访,其意图很明显就是想通过“内部渠道”获得一手消息。哪怕只是礼貌的旁敲侧击,但其本质仍然属于为了媒体利益而无视对方或因泄密而承担的风险。

所以,这件事双方在一定程度上都有问题,并不能将责任完全归咎于其中一方。对于理想以及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应当加强对员工个人素质培养。无论对谁,都不应当采用过激言论、人格侮辱等方式处理。

而对于媒体,在获取信息采制报道时,也应当考虑对方的条件,自己的采访是否会将对方陷入不利境地,不能太过功利化。

那么,你认为这件事公司应不应当公开道歉?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