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体制”一般认为是中国这样社会主义国家的优势之一,其实美国也有举国体制,曾经也是把这种体制发挥得淋漓尽致。

2018年美国国会通过并获得特朗普签署的“与台湾交往法”的立法过程中,众议院435票、参议院100票,竟然没有一票反对。

相形之下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国会表决对日宣战时还有议员投下了一票反对。

这一现象向我们发出了十分危险的信号:将敌对目标指向中国的美国特色的举国体制正在形成。

美国多年以来,一直存在社会割裂的问题,左右对立,民族矛盾,让美国长期以来都陷入互相攻讦,互打口水战的境地。但是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两党政客,左翼右翼似乎达成了惊人的一致。

最近,共和党、民主党在这一问题上再度携手,正在凝聚美国的力量。

美国版的举国体制,要来了!



01
“两党”联合对华

4月2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以21比1的高票通过了《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


根据国会网站4月15日公布的草案内容,该法案长达280页,核心只有一个:解决与中国有关的问题。

《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中强调:美国必须动用所有的战略、经济和外交工具,对抗所谓的“中国威胁”。

法案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得到了如此多的支持,那么最后在100名参议员当中投票通过应该是没有悬念。最后在众议院通过也是可以预期的。这个法案算是构成了现如今美国版举国体制雏形的一部分。

另一部分,则是《无限边疆法案》。

该法案是,去年5月27日,由美国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领衔,组成的两党联合立法小组提出了《无限边疆法案》(Endless Frontier Act)。


法案旨在通过增加对未来技术领域的发明、创造和商业化投资,巩固美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领导地位。两党立法的目标是提供支持,确保新的研究投资转化为新的美国公司并应用于制造业和高科技领域,使全国各地都有新兴技术产业的中心。

从这两部法案的出台可以看出,其背后是共和党、民主党两党协作达成的成果,两党在对华问题上已经达成共识。
为了对付中国,美国人已经可以忍受美国人了。



02
不要小觑美国力量

美国是一个很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主要原因还是没有必要。很少有国家能让美国集中全国资源来对付,况且美国底子厚,要素禀赋条件绝对的世界第一,所以不需要集中也能有足够的力量干掉绝大部分对手。

亨利·福特开创汽车时代,莱特兄弟实现了人类的飞翔梦,开创了个人电脑时代的乔布斯,还有现在想要把人类带入太空时代的马斯克。


做到这些,美国都不需要政府主导的国家力量,通过市场自我主导就能实现。

但是美国一旦集中力量,大抵办的都是“经天纬地”的大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一国之力,承担起反法西斯国家的兵工厂的重任。二次大战爆发后,国家经济迅速转变为战时经济体制,在1940年7月至1945年7月的5年期间里,美国各类兵工厂制造了1740万支各型枪枝,近30万架飞机,86000多辆坦克,64500艘登陆艇,以及数千艘军舰和货船(航母、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运输舰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柏林空运。苏联对西柏林实行封锁,当地居民面临物资紧缺的生存危机。在随后的324天里,美国所领导的盟军,以平均每小时35.7架次的运输频率,向西柏林运去了约232万吨物资。


冷战后的海湾战争之前,美国火力全开,散落在全世界各地的美军基地开始运转,美国国家机器开始发力。起初,美国在海湾地区还没有什么军事力量存在。短短几个月后,美国已经将超过50万的军队,共计1200万吨的装备物资,无数的战机、坦克、装甲车、导弹、生活物资、食品、帐篷,甚至防毒面具等从美国本土和世界各地全部运送到了海湾地区。

很多人会说,这些都是发生在美国产业空心化之前,现在美国的制造业已经衰落,全在搞第三产业。

但事实上,美国的产业空心化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假象,美国制造仍保持着强大的动力。

2019年美国采掘业创造3095亿美元,同期中国采掘业产值约为20000多亿人民币,换算成美元,和美国相差无几。

2019年美国的公共事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为3353亿美元,同期中国约为17000亿人民币,换算成美元,比美国少了1000亿美元左右。

2019年美国建筑业创造价值8927亿美元,中国建筑业增加值为10278亿美元,中国略多于美国。

2019年美国的制造业增加值为23458亿美元,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为42933亿美元。这点中国比美国高出一截。

而从产业人口来看,美国虽然80%的人是从事第三产业。但第三产业的70%岗位是为第二产业提供支持的。

从上面的数据看,尽管美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把不少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了出去,但本土的制造业仍保留了相当大的规模,就工业增加值一项,比日本+韩国+德国+英国的制造业增加值总和还要高。

美国转移出来的只是大部分需要密集劳动力生产,且利润率较低的产能。

拿口罩来说,和大家印象中美国制造业很早前就衰落的形象不同。实际上,直到2007年,美国还是世界第一大口罩生产国,大部分口罩的产量在美国本土。之后变成了中国。

完成这一转变的标志性事件是美国的生产企业开始大量把口罩生产线转移到中国,或者直接在中国企业下单,购买中国的口罩,这个时间点在2006年。

其中的关键因素是——房地产和基建。

自2006年始,中国对口罩的需求与日俱增,原因是大规模建设的铺开,房产、公路、铁路。因为医疗和个人卫生对口罩的需求不会有大的波动,大量建设项目上马产生的防尘需求才会极大拉动口罩需求。

这时精明的美国资本家,想到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天量的市场需求,纷纷把生产线和订单都给中国,仅用两年时间便成就了世界第一大口罩生产国。

只要他们自己有需要,重建这些制造门类的生产线,只是一蹴而就的事。至于人力成本?已经完全可以通过高度自动化来实现。再说3M这样的大厂,在美国本土是有工厂的,而且是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

何况目前美国还把控了高精尖产业的命门,军工这一块就不必说了,其他高科技产业的生产很多都留在了本国。


以小米10这种国产手机为例。在小米10的拆解中,国产零件占比只有2.7%,而美国零件占比高达75.68%。



哪怕是航天这种大国都要举全国之力才能玩得起的东西,美国的Space X,先是发明了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把发射成本压缩了90%以上,再到星链计划要打10000颗卫星上天。一个私人公司所达成的成就,便甩了其他航天大国几条街。

所以,美国再度动员起来,物质基础是绝对能满足的,一些转移出去的产业要重塑,对于他们来说也不是难事,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

美国欠的只是一个契机!



03
美国正在动员

一般认为,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的优势,而美国的分权制衡政体、“马赛克”、“色拉盘”式的社会结构往往很松散。

这个观点并没有认识到美国之所以从建国之初的十三个前殖民地发展到如今政治、经济、军事超级大国,正是有其别具特色的“举国体制”。

这一体制表现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举国一致对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同仇敌忾打击德日意法西斯,以及冷战期间竭尽全力遏制苏联。

你别看美国在疫情中的糟糕表现,死了那么多人还要打嘴炮,要自由,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互相拆台。

当美国社会上下一旦形成“敌国意识”之后,整个社会将迅速从散沙状态拧成一股绳,不惜一切代价与他们所认为的威胁抗衡,置之于死地为后快。

美国的国家动员是基于以下逻辑:

1、撇开体制不谈,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2、美国的综合实力来源于其自由竞争、充分竞争的体制;
3、一个原本看上去没有“向心力”,行为“散漫”的国家的民间孕育着极强的能量,长期的自治传统赋予了美国在关键时刻民众充分的自发互助的能力和空前团结的意愿;
4、美国这样的国家,同样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变得更加“集体主义”和“实用主义”;
5、自愿行动和被迫行动之间的巨大差距显而易见,权威的引导+民间奋勇的自愿,才能爆发出一个国家最大的潜能。

而目前的情况是在疫情的催化下,美国这种散漫到集中的“举国体制”正在形成,还是对着中国来的。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最新报告显示:

73%美国人对中国有恶感,只有22%的人表示对华有好感。

在民意上美国国家动员已经有了足够的基础。

其实,对付美国最好的办法就是想办法让他使不上劲。从历史经验来看,美国的上限和下限都非常高,要么是谁都打不过,要么是谁都打不过。关键在于国内是否团结,不然光是示威游行都够联邦政府喝一壶了,美国最大的敌人是美国,美国人最大的敌人也是美国人。

然而现在,美国国会捣鼓的这两个法案就是促成“举国体制”再度形成的最关键一环。民意基础已经形成,法律程序也开始走了,国家机器就等着政府来组织了。

所以,未来中美之间的关系,很有可能在现有的冲突矛盾中进一步发酵。美国已经开始动员对付中国,集结他们的“草台班子”盟友,集结国内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当这一切都完成的时候,中美关系也会步入新的历史阶段。

抛弃一切幻想,做最坏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