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阿里影业发布盈利预告,预期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财年,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大幅减少不少于90%。

而同期截至2020年3月31日,归属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则约为人民币11.51亿元。

在历经疫情,影院行业遭受重创的背景下,是什么原因让阿里影业大幅收窄亏损?如今在资本暂时退潮的影视行业,阿里影业将如何应对?未来对于阿里大文娱的布局又将起到那些作用呢?

一、 阿里影业亏损大幅收窄,背后都有哪些原因?

阿里影业公司全称为阿里巴巴影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于中国内地运营包括电影及电视剧制作、发行及版权、以及杂志广告及发行在内的文化事业相关业务。阿里巴巴集团于2014年6月完成对阿里影业的收购,成为公司控股股东。

自2014年6月从文化中国借壳登陆港股以后,阿里影业就一直处于巨额亏损状态,其中2015年虽然有利润改善,但主要来自一笔8.38亿元的净财务收益。

但最近两年阿里影业的财报数据纷纷显示,亏损开始缩窄,这对于市场和投资者而言无疑是个利好消息。那么阿里影业亏损缩窄的原因在哪里呢?公告内容称主要有3个原因,让我们一同来看。

1、阿里文娱全产业链布局成果显现

阿里影业已经由单一的电影和票务业务的结构形态过渡为全产业链条的开发、制作、宣传等,因此,在新冠疫情当下影院及演出长时间关闭及限流的情形下依然保持了相对良性的收益转变。

在此前,互联网宣发是阿里影业的核心支柱,为公司带来的业绩占比一度接近80%,但此次报告期内,阿里影业互联网宣发业务营收占比下降为41.16%,而内容制作收获超过八成同比增长,营收占比与宣发业务持平,为41.23%。

2、头部电影带来大额收益

在2020/2021财年,阿里影业除了参与《1917》、《八佰》、《夺冠》等头部作品之外,其“锦橙合制计划”作品《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和《一点就到家》分别在七夕档和国庆档上映,前者以2.8亿元的单日票房成绩创下七夕档纪录,最终票房超5亿,后者累计票房超3亿。

此外,2021年春节档前后,阿里影业联合出品的《拆弹专家2》在国内多日获得票房冠军,甚至延期下线,上映天数达64天,最终累计票房达13亿。《刺杀小说家》虽然与同期上映的《唐人街探案3》和《你好,李焕英》相比仍有差距,但受惠于档期,最终累计票房仍破10亿,动画片《新神榜:哪吒重生》也取得4.56亿票房的成绩。

3、营销费用大幅减少

公告称受惠疫情及线上票务平台营运效率提升等因素,阿里影业2020年财年销售及市场费用大幅减少约50%至60%。实际上自淘票票的烧钱票补降低后,营销部分的费用方才得到明显“降温”。

得益于上述原因,报告期内,归属于阿里影业所有者的净亏损由过往期间的3.9亿元收窄至1.6亿元,同比收窄143.75%,减少净亏损2.28亿元。然而归根结底,阿里影业亏损大幅收窄的原因还是在于转变了经营策略,“内容为王”是其近期的主打牌。

二、 专注“水电煤”增长乏力?阿里影业回归“内容为王”战略

入局之初,阿里影业定位于“电影行业水电煤”,提供新基础设施建设,在影视产业链上下游进行了大量投资与并购,包括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但发展情况较为一般。而且由于内部影视资源协同与业务融合困难,未能打通影视衍生品链条,同时未能有效融入阿里电商资源。

而且由于去年疫情令电影行业遭受重创,阿里影业总裁李捷认为电影行业将迎来新的变化:电影将不再是资本追逐的行业,未来制片成本将进一步缩减,没有资金实力、缺乏内容制作能力的公司逐渐出局;影视公司也将布局网络电影,重视技术创新;行业将进一步洗牌整合,优秀的导演、制片人回流大企业。

因此在2020年11月,阿里影业宣布将重回内容为王的发展路径,推出全新的自制厂牌“可能制造”、并对“锦橙/锦绣合制计划”和“薪火计划”进行2.0版升级、推出新片单等全新内容布局。

此前阿里影业内容制作团队便有爆款的特质,此前参与投资的《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流浪地球》等影片便是叫好又叫座,而且联合出品的《绿皮书》获得第 91 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使阿里影业成为全球第一家能够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影视互联网公司。

但和过往不同“坚守发行优势接住档期大片,中小影片适当投资”的战略不同,阿里影业近年来开始将资源向中小体量影片和年轻主创团队进行倾斜。从其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今年春节档上映的《刺杀小说家》体量较大且与多家出品方共担外,去年上映的《我在时间尽头等你》以及《一点就到家》都是中小成本影片。

而且除商业主旋律影片外,阿里影业旗下厂牌“可能制作”还有快看漫画进行合作,未来合作推出多部漫改电影,这种IP上游端与与制作、发行下游段的结合,有可能形成一条完整孵化漫改IP作品的产业链。

此外,在海外业务方面,阿里影业的表现颇为不俗,而且眼光极为老辣。《绿皮书》《何以为家》《一条狗的使命》《海上钢琴师》等一系列口碑极佳,但商业性不太强的海外影片陆续登陆中国大银幕,其背后都有着阿里影业的影子。

以内容为先,是阿里影业成立数年来对用户洞察方面的积累,但此前其专注的电影行业新基础建设也并没有被放下,而是正焕发出科技的光辉,进一步推动阿里影业的内容制作。

三、 技术赋能,数据驱动,阿里大文娱揭开底牌

先做平台,而后做宣发,然后回归内容,这是阿里影业“曲线救国”的方法。如今阿里大文娱的摊子越铺越广,而宣发借助技术的进步,淘票票、灯塔和凤凰云智等三个数字化宣发平台也在为阿里影业源源不断的造血。

借助阿里巴巴广泛业务的优势,阿里影业逐步贯通了影视行业投资、制作到宣发、放映和衍生品的全产业链。以票务平台淘票票为例,其协同里天猫、淘宝、高德、优酷、UC、口碑等平台数据,在数据丰富度、实时性和准确性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

而在购票市场上与淘票票不相上下的猫眼却有一些尴尬,虽然占据了一半的市场份额,但近95%的猫眼用户都是活跃在腾讯和美团的平台上,倘若与腾讯和美团点评定义的协议在到期前被更改或终止,猫眼的现有用户留存以及新用户增长方面的风险都是无法估量的。

而且近年来影片宣发方式也逐渐改变,传统的路演渐渐被数字化直播取代,但当阿里影业在2019年年底推出“冲击播”的时候,电影行业对直播的认知还比较有限,推进的过程也挺艰辛。很多电影的主创一开始比较抵触进直播间,认为那是网红做的事。

但随着直播元年的开启,以李佳琦的直播间为例,就有过胡歌、杨幂、金靖、刘诗诗、井柏然、杨洋等人进去直播宣传影片。薇娅的直播间也是大牌云集,如刘涛、宋茜、鹿晗、关晓彤等。更有很多明星自己开直播进行宣传,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明星对于通过直播来进行影片宣传的接受度是越来越高了。

此外,凭借其累积的庞大用户量及互动,阿里影业可以充分发挥其大数据优势,驱动优质内容的创作以及后续的宣发,这也将进一步触达更多潜在观众,实现完美闭环。从战略逻辑上看,阿里影业在这个互联网宣发方面的强势布局,并结合灯塔等版块打造完善的一整条智能营销链路,这才是阿里文娱电影进入内容领域的底气所在。

小结:

号称最强五一档的电影市场黄金档期即将到来,选择在期间上映的影片,不乏优秀制作团队和演员,而且类型众多。除阿里影业直接出品的《秘密访客》外,其他影片出品方也或多或少都有阿里巴巴入股或控股的影子。在影院影院及院线迎来久违甘霖的背景下,五一档电影行业有望再次爆发,凭借制作精良的电影内容和强有力的全平台宣发,阿里无疑可以从中再获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