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乃曦

编辑:木咛

风品:杨峰 于梅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资本圈,向来翻云覆雨。

A股惊现撤回潮,港股春水却频起涟漪。

这不,“新中式意境融合菜”绿茶餐厅也要进场分羹了。

3月29日,绿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茶集团”)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花旗与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前浪”海底捞、九毛九的资本热度无需赘言。作为“后浪”,绿茶集团的关注度自然也不低,只是价值成色如何呢?

01

营利双降 由盈转亏 疫情惹的祸?

先看基本面。

公开资料显示,绿茶餐饮源于王勤松、路研夫妇2004年创立的绿茶国际青年旅舍,2008年成立杭州绿茶,在杭州西子湖畔开设第一家门店。绿茶官方认可的,只在2017年拿过一轮战略融资,投资方为合众集团。

业绩方面,2020年的绿茶集团并不好过。

招股书显示,全年录得收入15.69亿元,同比下降9.62%;录得年内扩损5526.2万元,较2019年由盈转亏。

2018年至2019年,绿茶集团录得收益分别为13.12亿元、17.37亿元,录得利润分别为4440.1万元、1.06亿元。

亏损原因,主要受疫情影响,整体客流量及同店销售额大幅减少:服务顾客总数从2019年29.7百万人减至2020年25.6百万人。

现金流方面,绿茶集团在2018年、2019年与2020年分别取得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2.09亿元、3.86亿元与2.72亿元。其中,2019年同比增加84.83%,2020年减少29.46%。

客观而言,疫情来袭,百业受阻,餐饮业这样的场景消费尤甚。

但营利双降能否完全甩锅疫情,值得考量。

拉长维度,盈利关键数据——翻台率表现扎眼:2018年-2020年绿茶集团的翻台率分别为3.48次/日、3.34次/日、2.62次/日,可见2019年就已有下滑征兆。

另一厢,报告期内,绿茶餐厅每名顾客平均消费金额由2018年的54.8元,增至2019年的58.4元,2020年的61.3元。而门店年均收入却从1226.17万元降至871.67万元。

也基于此,有舆论分析称,绿茶餐厅突然上市,可能是因资金吃紧。

一直以来,餐饮业都以现金流充足著称,绿茶餐厅作为网红品牌,现金流自然更不成问题,这从其上述极少融资中可见端倪。

然疫情改变了行业看法,典型代表如放言永不上市的贾国龙,疫情洗礼后松了口:“灾难非常教育人,疫情告诉我,自己造血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还没有那么强,现金流行业也需资本加持”。

学会和资本“握手”、增强抗风险力,想来这也是绿茶集团IPO的一个重要考量。

02

再造一个绿茶?规模扩张风险几何

招股书显示,绿茶集团所募资金,除用于偿还短期银行贷款、建设中央食品加工设施、升级信息技术系统及相关基础设施,以及为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提供资金外,还有一个重要用途“扩展公司的餐厅网络”。

收入机构看,主要依靠三种服务:餐厅经营,外卖服务及其他(包括银行存款及租赁按金的利息收入及政府补助),餐厅经营为主力,连续三年占比高于80%。

机构数据显示,预期2020年中国休闲中式餐饮市场总收入3515亿元。五大品牌约占市场总收入的3.8%,绿茶品牌以0.5%份额,排名第四,餐厅数目亦排名第四。门店规模,对其市场份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8年至2020年,绿茶集团分别开设34间、60间及23间新餐厅,餐厅量复合年增长率28.3%。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绿茶集团拥有185间餐厅,覆盖17个省、四个直辖市及三个自治区。

不过,就门店规模、收入状况看,绿茶集团与西贝、小菜园、太二等连锁餐厅品牌还有不少差距。

2020年,西贝拥有372家门店、收入55亿元,市占率1.6%;徽菜品牌小菜园,餐厅283家、收入25亿元,市占率0.7%;太二拥有233家门店、收入约20亿元,市占率0.6%。

也基于此,绿茶集团计划将于2021年开设60间新餐厅,2022年、2023年每年开设80至100间新餐厅。同时有意向海外市场扩张,第一家海外店(美国洛杉矶)正在筹建中。

3年开店240家,意味着将再造一个绿茶集团。大手笔规模再造,带来的成长性遐想,自然很对资本胃口。

只是,门店也是重资产投入,如此扩张风险几何?

发问并非苛求。

绿茶餐厅创始人王勤松曾公开表示,“我们是50元的人均,花的却是500万元的装修费用。”

数据上,也有直观反应:2018年至2020年,使用权资产及其他租金及相关开支分别占各期总收入的8.4%、8.9%、12.4%。门店装修费用、家具折旧等被计入其他资产的折旧及摊销也同频上升,报告期内分别为6380万元、8680万元、1.1亿元,占各期收入的4.9%、5%、7%。

显而易见,如门店高速扩张,这几项数字还会继续增长。

截至目前,绿茶餐厅并未开放加盟,全部采用直营模式。相比加盟开店,直营模式更有品控优势,但开店回报周期也更长:2018年至2020年,其运营的餐厅平均投资回报周期为17.5个月。如叠加市场波动、不确定性影响,回报或更受考量。

招股书披露,绿茶餐厅2019年综合同店销售额同比下滑超30%,其中其它区域下滑22%,主要与四川省餐厅销售额下跌有关。

03

食安风波冷思

烦恼不止于此。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卫生质量,是餐饮企业的红线问题。然绿茶餐厅却遗憾触险了。

2020年8月7日,因“口水菜”报道,绿色餐厅陷入一场食安风波。

据中国质量新闻网消息,位于河北石家庄桥西万象城店的绿茶餐厅后厨存在食安隐患,包括后厨人员食用客人菜品,熟食放在垃圾桶上、待加工肉类食材堆放在地上,餐具未按要求消毒、部分员工没有健康证等多种问题。

8月12日,绿茶餐厅回应,针对媒体报道问题,现场第一时间调取后厨近期15天监控录像调查核实,未发现视频问题。公司已成立专项调查组,并向公安机关提出调查申请。

之后,杭州、桂林、合肥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针对绿茶餐厅开展食安突击检查。

据“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微博消息,2020年8月10日,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对全市23家绿茶餐厅门店开展检查,发现部分门店个别餐具有少量积水、垃圾筒未加盖等问题,均进行了责令整改。

2020年8月12日,合肥蜀山区市场监管局对辖区万象城绿茶餐厅检查。发现诸如加工制作的半成品未张贴标签、检查记录未张贴等问题,并要求餐厅负责人立即整改。

此外,据新浪财经消息,2020年其台江区分公司和合肥分公司分别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查出鸡蛋和鲈鱼(淡水鱼)中恩诺沙星项目不合格。

浏览黑猫投诉,也有关于卫生问题投诉。

食安无小事。若连基本卫生都无法保证,消费者自然心生忌惮,风控品控力几何?

若发展根基不牢靠,又有翻台率下降烦恼,那么扩大更多门店,必将加大其综合管理及运营压力,除了规模效应之香,是否更应警惕规模风险之患?规模再造有多香呢?

04

山寨困扰 维权路漫漫

并非恶意夸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扩店这样的战略大事,往往决定企业兴衰,保持谨慎、敬畏不是坏事。

何况往期看,绿茶集团不是没有前车之鉴。

放眼市场,名为“绿茶”餐饮的公司比比皆是。

公开信息显示,绿茶餐饮主公司为杭州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工商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2月份。绿茶餐饮在北京、西藏分别成立了公司。当前绿茶的各地分公司都设在西藏绿茶旗下,如西藏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通过查询可发现,名为“绿茶”的餐厅不仅杭州、北京、西藏有,如南京便有南京绿茶餐饮,其品牌logo和杭州绿茶做了区分。此外,还有哈尔滨绿茶餐饮、兰州绿茶餐饮、郑州绿茶餐饮、贵州绿茶餐饮、辽宁绿茶餐饮等等。

据企查查,以“绿茶餐饮”为关键字搜索,一共出现762条相关结果。

可以说,绿茶餐厅的“山寨版”多到傻傻分不清,自然这是一个IPO硬伤,也应是绿茶集团最头痛的事情。

据斑马消费消息,至少从8年前开始,冒充绿茶餐厅的门店在全国多地涌现,除装修风格、菜单样式、员工服饰等方面完全照抄杭州绿茶外,有地区的“山寨”餐厅还借用其名号加盟招商,收取高额加盟费。

品牌损伤不言而喻。2020年9月,绿茶集团境内经营主体杭州绿茶对外宣布,将起诉全国30多家山寨绿茶餐厅及餐饮场地。

企查查显示,杭州绿茶涉及的法律风险有82起,其中多数为侵害商标权纠纷,名誉权纠纷及知识产权权属纠纷。

启信宝显示,从2016年至今,杭州绿茶以知识产权遭受侵犯为由向各地法院提起多起诉讼,被起诉对象包括贵州绿茶、南京绿茶、安徽绿茶、芜湖绿茶及广州越秀区绿茶餐厅等企业。

打击山寨、正名决心,有利消费者权益,值得肯定。

然梳理原因,种瓜得瓜。之所以山寨有可乘之机,与绿茶餐厅早期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不无关系。

早在公司成立前的2005年,绿茶餐饮便在43类递交申请了“绿茶 GREEN TEA”文字及图形商标,不过该商标目前为无效状态。

2009年,杭州绿茶餐饮继续在43类申请“绿茶 GREEN TEA”商标,且商标图形商标做了更改,但该商标也未申请通过,当前为无效状态。

之后其在西藏成立公司,2012年开始通过该公司申请商标,直到2013年8月才取得43类“绿茶 餐厅 GREEN TEA”商标。这也意味着,绿茶餐厅成立4、5年间都是在没已注册商标中经营的。

对比之下,海底捞1994年成立后,1995年便申请了商标,至今已申请3400多个商标,且构建了著名的海底捞“防御商标矩阵”。

可喜的是,西藏绿茶之后注册步伐明显加快。从2017年至2020年末,注册拥有“绿茶”、“绿茶船宴”等15个重要商标。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绿茶集团中国境内已拥有111个注册商标。

同时,商标注册不利也与“绿茶”名字有关,其本就是中国茶叶品类之一,具有行业通用名称特征,与其他文字组合,审核通过几率甚小。

据招股书,截止目前,绿茶集团在中国还有19项待定商标申请,且公司也无法保证有关注册将会成功完成。“我们或无法充分保障知识产权,这会损害我们品牌的价值及对我们的业务及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在中国阻止商标及商标名称侵权以及非法占有商业秘密非常困难、耗钱且耗时。日后,我们不时须借助诉讼保障及依法实施我们的商标及其他知识产权。”

换言之,商标烦恼仍将持续不短时间,维权路漫漫。

实际上,这也非绿茶集团一家难题。国内餐饮进入门槛低、复制性强,一旦有名气,各种复制、高仿品牌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只不过,九毛九、太二、海底捞等大企均已早期构了建商标防御策略体系,而绿茶餐厅开店10多年还在“补课”。个中心酸,令人唏嘘。

行业分析师郝瑞表示,就算最终打赢官司了,拿回商标使用权,仍可能面临无法足额赔偿及有效执行的窘境,尤其是名誉损失,这个很难估量。而一旦打不赢,时间、精力、金钱又会打水漂。

由此看,山寨排雷,并非易事。

05

内功创功考题

公开信息显示,绿茶集团创始人王勤松、路长梅夫妇及二人控制的Yielding Sky、Contemporary Global Investments、Time Sonic为该公司控股股东,合计持股65.8%。

王勤松,为绿茶餐厅董事会主席,在住宿和餐饮行业拥有近20年经验,熟稔业务管理。

无疑,种种光环笼罩的绿茶集团,也不乏种种烦心事。如何改变,考验王勤松的大智慧。

事实上,绿茶集团一路成长,恰好赶上了国内餐饮行业向精细化、时尚化消费升级的阶段,吃到了趋势红利。

然放眼当下,社交网络及新生代的个性多元消费影响,让餐饮潮流快速迭代,越发难捉摸,生命周期也在变短。

有自媒体数据显示,商场餐饮淘汰期逐渐从5年到3年到缩至1年,在一些A类购物中心,甚至出现一家餐厅撤场最快只用1.5-3个月的现象。

为此,海底捞、九毛九、西贝等很多知名餐企,都在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突破成长瓶颈和品牌老化风险。

如九毛九2016年就开始投资遇见小面等品牌;海底捞收购一家面馆,把触觉伸向“拉面”品类;西贝也在今年继续加码现炒快餐,投资小女当家。

这些,是否会给高举门店扩张大旗、却有翻台率下滑烦恼的绿茶集团带来反思、借鉴呢?

看预期下菜碟,是资本常态。如何顺势再造,讲好讲稳成长故事,对IPO新兵是一个关键考题。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在《穷查理宝典》中,投资大师查理芒格曾给出一种估值方式,或许值得企业投资者借鉴。谈到可口可乐资本价值时,其提出应从重置角度出发,需要多少资金和时间成本,才能再造一个可口可乐?

一定意义上说,上市是企业再生、再造的一道分水岭。方向选择决定成败,于绿茶集团亦或王勤松而言,相比门店规模再造,品质再造、创新业务再造是否更香?

本文为首条财经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