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内容平台的正确感觉,那就是持续生产优质内容和爆款的能力。

文/南乔

出品/新摘商业评论

当浦东新区星创广场外的柳条吐出第一苞新绿,趣头条公司的员工们开始将办公室搬往十几公里外一栋独立的办公楼,新的一年开始了。3月4日这一天,这家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在2020年4季度财报中宣布4季度实现4250万元经营性利润,这也是成立4年多来的首次盈利。

过去一年,趣头条风雨辗转,但2020年初立下的目标终于实现了。

短短几年间,互联网技术快速迭代,商业群雄争霸。

这家公司出生时,AI算法刚刚让人们惊叹于互联网的洞察人心,它能够根据人们的阅读需求精准投喂信息。在其成长的几年间,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所有商业都致力于微妙捕捉和满足人的需求,甚至连组织本身的运转也日渐精密,而趣头条是其中最具创新活力的公司之一。

时代从来都不会恩赐于单一势能本身。孙子兵法有云,“胜可知而不可为”,趣头条博浪击水,在这条信息高速道上尽其所能,从高速到稳健,由亏损到盈利,如今进入全面复苏期。

盈利是趣头条成长的一个拐点,也是互联网时代的节点。趣头条创始人谭思亮在一封给员工的内部信中形容,用一两个独特的模式或商业创新就能收获千万用户的时代已经远去。伴随着互联网深耕期的到来,趣头条从去年四季度盈利超5000万元起步,2021年目标盈利7亿元。

当年高速奔跑的少年公司已经成为打造扎实底盘、稳步前行的青年企业。

2021年,一切过往,皆已成序章。

一、一家公司的韧性

在3月4日的财报电话会上,趣头条CFO朱小路向外界传递出好消息,"预计2021全年趣头条公司用户体量将恢复性增长,同时单位用户经济模型和盈利能力将继续提高。”

一切都在变好,就在去年四季度,不包括正在投入期的米读,趣头条实现1亿元的利润。这是在巨大外部压力下的一次攻坚战。

员工们还记得9月15日那次公司全员大会“Openday”上,谭思亮出现在视频会的镜头中,金丝框的眼镜换成了黑框,发型从儒雅的短中发变成了板寸,发言时几次用右手撑着脸颊,看起来有些疲惫。

那时的趣头条在盈利前夕遭遇了黑天鹅事件,舆论承压,股价下挫,内外都在观望。那些一直跟随谭思亮的员工们第一次看谭思亮在会上如此严肃。

趣头条是一家年营收超过50亿人民币的公司,但每年用于用户积分和用户获取的费用占去收入的半数以上。2020年第四季度,趣头条销售和市场费用达6.8亿元,而这一费用同比上一年第四季度的13.68亿的基础上下降了50.3%。

过去一年,趣头条一面在剔除无法给平台带来价值的“羊毛党”,一面在加大内容投入,获取高质量用户,以实现更好的用户结构和成本节约,带来单个用户经济效益的提升。2019年的第四季度,趣头条亏损额达4.7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第三季度亏损额缩减到1.3亿人民币,四季度正式扭亏为盈。

过去一整年,谭思亮亲手抓的的重要部门就是商业化,在每天和管理层的晨会之余,还会参与各个小组的周会。

他非常清楚趣头条最强势的是广告变现能力。2020年外部经济增长放缓,投资市场越来越谨慎,他需要让趣头条从一家增长型的公司转型为商业价值良好的独立经济体,不仅如此,内容赛道是长线的,必须为正在夯实的内容建设提供现金流保障。

“去年第四季度趣头条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增长了30%,这说明我们的业务得到了根本性恢复,从本质上讲,更好的单用户经济效益有助于我们获取来自更高质量渠道的用户,推动2021年及以后良性循环。”谭思亮这样概括了成效。

2021年1月3日,谭思亮给公司全员发了一封内部信,他这样形容这一年:“2020年是不寻常的一年,但是我们经历的风雨让我们看到了趣头条人的韧性和团结,这也是在这困难的一年里,最让我感到欣慰、也最让我感到振奋的事情。”

二、快速调兵变阵

在趣头条扭亏的这一年,谭思亮每个季度都会在全员大会“Openday”上出现一次,每次时长不过90分钟,却展现着趣头条快速调整的组织特性。

2020年初,他解答了趣头条在疫情和增长平台期所面临的冲击;6月他有些激动地向全员宣布趣头条商业表现良好,有可能尽快实现盈利;8月,他在重大压力下宣布组织结构调整,夯实包括“视频”、“短视频”在内的短内容,同时加速广告营收的复苏;2021年1月,他在内部信中宣布盈利,并在要求在下个阶段“进一步提高业务健康度”,做好“单个经济体模型”,并定下2021年盈利7亿元的目标。

每三个月一次重大战略调整,很多人疑惑,谭思亮如何能调动2000多名员工的公司快速灵活地布阵。

趣头条的组织架构属于“大中台、小前台”的架构,前台有趣头条、米读等各个业务单元,中台拥有算法、数据、增长商业化、技术等稳健的部门,中台主动链接前台,前台调取中台资源。过去两年,趣头条的中台一直在稳步扩张,而前台根据业务所需进行构架。在各个相互链接的独立单元中,每一次战略调整只需要牵动其中重点的单元模块进行改革,不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谭思亮广告出身,后创办孵化基地,在创办趣头条之初他就认识到,一家互联网公司除了不可控的时机和外部成长环境外,内部能取胜的唯有组织效率。因而,趣头条的文化就是“简单开放、快速高效”,他希望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是可以自我发动的马达,甚至能影响其他人。

因而,趣头条属于一家典型互联网文化的公司,鼓励创新,员工被给予平等的机会。高层一直伴随着趣头条成长可能不被冠以职位,仅仅是“某业务负责人”,下属会直接称呼管理层名字,年轻人可以迅速被给予带队的权限,一个高管在业务变化时也随时能让贤给其他人。

“都是为了业务的发展,我相信大家都可以理解。”在一次关键岗位调整之后,谭思亮这样对媒体表达了他的看法。

作为在上一段创业中已经证明自己的企业家,谭思亮想带领趣头条冲向更高的梯队。他在公司成立之时就打算打一场组织之战,目标清晰务实,向外界传递出一种雷厉风行、灵活调动的用人风格。

在过去高速奔跑的四年,趣头条一直突围和自我进化,组织的创新和抗打能力越发强劲。在1月3日的那封内部信里,谭思亮的话语似乎有一种经历过暴风雨洗礼后的平静和欣慰。他说,“回望2020年,我们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幸运的是,趣头条并没有被这些问题击倒,我们的每个团队都能够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面对问题,都能够兢兢业业、刻苦奋发地努力解决问题。”

战场上才能真正练兵,在不同的战役中,互联网成为在互联网剧烈竞争中奋力奔跑的商业样板之一,同时,谭思量领导下的团队在奔跑中也开始学会慢下来的能力,学会跟时间做朋友。

三、时间锻造米读

企业是一个装有机芯的陀飞轮,不仅能够以一定速度旋转,还能克服地心引力带来的干扰。趣头条只是一家不到5岁的互联网公司,它试图用一种组织和战术方法论来实现互联网时代商业的快速成长和壮大,但这是一个高难度的艺术——一旦机芯运转,齿轮的咬合、顺滑以及背后的精准度则是一套需要时间煅造的复杂工艺。

作为趣头条孵化出的第一个日活过千万平台的负责人,年轻的米读CEO杨骥已经开始了更深层的思考。

“我们从最开始的纯流量打法发生了一个比较大的改变。”从最初在海外做增长业务,到后来回到国内接管米读小说平台,杨骥是在流量思维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互联网人。流量是互联网平台最引以为傲的核心资产,但过去一年米读并没有去做流量突围,而是沉淀内容,从体量上保持一个主流小说平台的位置。

因为,杨骥开始意识到内容平台的核心资产并非眼下可攻取的流量。“用好的内容留住用户这件事情,其实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

2020年第四季度,米读小说平台原创书籍仍在大幅增加,总量同步增长了142%,数十部原创小说进入其他头部在线阅读平台的热销榜单。2020年,米读小说有11部原创作品点赞数超过百万,其中热门小说《大叔,乖乖宠我!》获得近10万用户的打赏,点赞数超过700万,评论数近200万,作者夜幕初垂单本书籍累计稿费收入近400万元。

2021年3月5日,米读宣布完成1.1亿美元C轮融资。无论是核心的内容版权,还是创新的业务,杨骥都用“自我沉淀”来形容过去一年,米读就是在沉淀中打出了新的价值通道。

2020年1月,杨骥立项启动了一个新的项目,将米读的原创作品IP拍摄成短剧。原因很简单,抖音快手两大短视频平台拥有10亿的流量,而小说长篇文字内容却因为阅读成本更高无法被更多人看到。“整个行业似乎都缺乏一种能力,那就是把长内容转化为更多人容易接受的短视频。”杨骥想突破这一闸口。

为了做成这个项目,他专门从海外请来有运营经验雷爱琳,一个四五人的专项小组成立。

2020年4月,米读的第一个IP短剧——和古风KOL御儿合作的IP《权宠刁妃》正式上线,1分半钟一集的短剧,完全打破小说叙事的节奏脉络,只留爽点剧情,处处爆梗,很快在快手平台爆红,并在全网斩获了4亿播放量。

过去一年,雷爱琳和广告公司、MCN等各式的团队都合作过,一路摸索,共制作了30多部IP短剧,全网播放量超过24亿,粉丝超过1300万,其中多部IP短剧单集播放量超过5000万。米读IP短剧开发链路形成了,依然快速高效——3个月左右时间完成IP开发,全网发行并进行商业转化,付费订阅、商业冠名、广告植入等方式已经逐步运用于短剧发行中。短剧《我的契约男友》获得王老吉独家冠名,单集播放量超500万;短剧《国民男神是女生》将DR钻戒的品牌和产品软植入剧情,播放量达1.16亿,点赞近330万。

过去一年,米读的短剧开发已经收回成本,不仅盈利还能在流量上反哺平台,很多短剧的粉丝成为米读平台上原著小说的粉丝,最终成为米读的用户。雷爱琳说,新的一年团队会进一步丰富IP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包括《权宠刁妃》,下一步会计划向定制互动剧、泡面番等类型去拓展。

“我们在不断加码这个事情的投入,但是可能很多时候给我们的正向反馈都需要等比较久的时间,这就是内容赛道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从经历了项目初期的不确定感到链路终于被验证,杨骥找到了一个内容平台的正确感觉,那就是持续生产优质内容和爆款的能力。

2020年,谭思亮给米读制定了DAU和营收翻一番的目标,杨骥认为有挑战,但信心也是足够的,因为米读因为过去两年在平台效能侧、内容侧以及整个团队侧做到了“积淀”。他认为,米读必然会“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