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长胜

编辑 | 杜志磊

持续8年的脱贫攻坚宣告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最近几天看到的最具正能量的一条消息,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党中央决定,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表彰一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1500多个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的群体,在互联网公司领域,仅有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拼多多)等三家公司,获此中央最高规格的脱贫攻坚集体表彰。

作为依靠农产品起家的新电商,拼多多依托平台以及“农地云拼”等技术创新体系,直连农业生产者超过1200万人,累计带贫人数超百万,成为助力脱贫攻坚不可多得的力量。当然,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还有更多人的参与与努力,如工程院院士、放弃绿卡的女海归、有肌肉萎缩症的残疾青年以及更多返乡务农的新农人们,他们与拼多多一起承接起乡村振兴的责任。 

1、脱贫攻坚,拼多多游刃有余

从创业之初,拼多多就拥有很强的农业基因,依托高频的农产品消费带动全品类消费布局,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电商平台。在成立四年后的2019年,拼多多平台年成交额便突破万亿元大关,其中农(副)产品成交额达1364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2020年,拼多多农(副)产品成交额超过2700亿元,保持三位数的高速增长。

如此规模也让拼多多在农业发展上更具发言权,尤其是在脱贫攻坚上,逐步形成了拼多多样本。比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扶贫,因“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故事,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2015年,中国工程院确定了澜沧县作为院士专家科技扶贫点,朱有勇院士通过冬季马铃薯项目帮助“直过民族”拉祜族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这期间,扶贫也遇到过困难,比如对市场和品牌的理解缺失。面对这样的问题,2019年,朱有勇联合拼多多讲师在扶贫培训班上为学员普及了电商知识,带动当地农民拓展销售渠道、培养品牌思维。

由此可见,以眼下的农业生产力而言,农业解决的不再是生存问题,而是如何根据发展趋势,改变传统农民思维,通过技术来优化、改造流通和销售环节,实现收益的合理分配。 

拼多多就是为农民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一方面以技术为基础,比如依托“农货智能处理系统”、“农地云拼”等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了以农户为生产经营主体、以当地特色农产品为对象的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条。

数据统计,依托“农地云拼”,拼多多平台单品订单量10万+的爆款农产品超过了1500个,包括云南雪莲果、广西百香果、新疆小红杏、大凉山软籽石榴等在内的网红水果,持续通过拼多多平台脱颖而出。“农地云拼”体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产业发展,激发了脱贫内生动力。

另一方面,通过创新模式来触达更多消费场景,满足用户需求。比如直播带货,让供求两端的信息更加扁平化,农产品可以做到即产即卖。在2020年4月,朱有勇院士在澜沧县的一场直播,吸引了54万人观看,当天挖出的25吨土豆在拼多多直播间销售一空。

可以说,正因为拼多多拥有电商+农业的基因,才能让拼多多发挥所长,在帮助解决三农问题上游刃有余,在扶贫助农的过程中展现出绝对的优势。

2、从新农人到新农商,扶贫助农人才为本

新农业的发展过程,关键核心还是要以“人”为本。中国农业大学智慧电商研究院发布《2020中国农村电商人才现状与发展报告》中显示,未来五年农产品电商人才缺口将逐年上升至350万。

面对这一问题,拼多多提出了“新农人”体系。新农人是指促进和带动农产品上行发展的农业电商人才,主要具备四点技能:一是懂农产品种植技术;二是建立农产品品牌意识;三是拥有基本财务知识;四是懂营销、物流和供应链常识。

于是,在2018年,基于“最初一公里”的战略对本地人才的重视与培养,拼多多创立了多多大学,结合各地区农业生产者的知识结构水平,建立专业性的农产品上行与互联网运营课程,以打造更为稳定、长期的上行体系。同时,拼多多提出“人才本地化、产业本地化、利益本地化”策略,吸引更多的人和资金回到当地,拉动当地农业就业。这放在脱贫攻坚上可以这样理解,就是扶贫先扶智。

目前,“多多大学”的线下课程已经覆盖21个省份,培育本地学员6700多名,直接引导店铺超过3900家。拼多多平台直接带动全国超过10万名新农人返乡创业,直连超过1200万农业生产者,越来越多的致富带头人脱颖而出。

比如四川大凉山空姐何爽转型“石榴姐”,一天卖货百万元;每年卖出超过2亿元的鸭蛋及相关制品的任乐乐;张颂创办的公司常年稳居拼多多海鲜类目第一;患有肌肉萎缩的杨添财,实现了“一起走吧”店铺全年销售额达到1.2亿元的成绩。这些新农人无疑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力量。

不过,随着整个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的推进,对“新农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农业也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在扶贫助农的项目中,拼多多采取“新农商”机制,携手地方政府,打造出以新农人为创业带头人,工厂、代运营公司提供第三方服务,政府监督、平台扶持的新发展模式,以确保档卡户的核心利益。

这就可以让更多农户成为全产业链的主体,着力实现原产地“最初一公里”和消费端“最后一公里”,在为消费者提供平价高质农产品的同时,更快速有效带动深度贫困地区农货上行,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变。 

在这过程中,拼多多持续扎进“三农”,投入造血,先后推出线上“多多果园”、线下“多多农园”等模式,积极培养新型电商经营主体,帮助更多农业生产者实现向新农商的转变。

比如朱有勇院士开启的科技扶贫之路,从种植、管理到收获、售卖,从电商班开设到直播带货,正在为澜沧土豆等农特产品构建一个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扶贫闭环。

辞掉教师工作、选择回乡创业的王秀梅,在拼多多上开设店铺售卖家乡特产绞股蓝,再通过“多多农园”,成功带动51户贫困户走出贫困。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拼多多的助力下,更多农民、偏远地区走出贫困,开始向乡村振兴的道路发展。但无论是带动乡村脱贫攻坚,还是长期致力于乡村振兴,让乡村地区有产业、有利益,人才是最关键的核心。

拼多多从创立开始就不断打造扶贫助农的样本,在人才培养上,拼多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过教育、熟悉互联网的新农人返乡创业,帮助这些新农人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