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一早,中国人寿登上微博热搜:#员工实名举报中国人寿大量造假#,职业习惯原因,胜泰舆情的分析师,就梳理了一些事件素材,并整理资料给我(我们通常会收集一些行业内的典型事件做案例研究和内部学习之用)。看完内容后,就想结合上周银保监刚刚下发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一起跟行业内的人做个分享,希望能对保险公司在声誉风险管理建设上有所帮助和启发。

 2月18日也就是上周,银保监会发布消息:为提高行业声誉风险管理水平,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有效防范化解声誉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市场信息,银保监会近日引发《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消息一出,胜泰舆情研究所的研究员们就开始做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也就是昨天我们刚刚就这一《办法》开过学习会。今天网上看到国寿事件,颇为感慨,觉得有必要梳理一下跟大家一起学习。


关键词找到的搜索结果截图以上是知乎文章的截图

二)第十六条,银行保险机构应定期开展声誉风险隐患排查,覆盖内部管理、产品设计、业务流程、外部关系等方面,从源头减少声誉风险出发因素,持续完善声誉风险应对预案和相关内部制度。涉事单位如定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或具备高度声誉风险敏感性,则早在2020年12月份就能发现风险端倪。


第一要点:重视声誉风险管理建设
我们通过这个事件看到,虽然涉事公司是地方分支机构,但却能看到一个舆情事件中能够反应出一个企业在制度建设和执行中的众多纰漏,如果保险企业能够按照监管规定,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不仅企业的声誉资产能够得以积累,企业管理完善也会受益。


从胜泰舆情研究团队十余年的舆情监测及服务经验看,声誉管理不单纯是品牌或者办公室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贯穿公司整体运营体系的各处,因此除了制度本身的建设,全员风险示意提高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也异常重要。

  • 自动化的监测设备,能够全面快速接收舆论声音,大型集团要设置子母平台,便于集团化管理。

  • 专业的研判及分析人员,对于风险事件做定性研判。

  • 风险级别的划分,用于各层级信息的信息流转及处置决策。

  • 信息流转线路,按照不同级别分由不同责任级别的责任人知晓及给出处置建议。

  • 行动指挥中心用于事件发生时各方资源的协调和联系。

  • 专项事件行动小组在专项事件发生时成立项目组,用于效率解决问题。

  • 其他的就是日常的一些建设机制,比如内部投诉通道,联动机制等。

  •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基本的参考样板,具体的建设内容还需跟进机构自身情况具体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