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收割,开始瞄准低收入群体。

1

养老机构爆雷潮

2021年1月21日,湖南省益阳市资江一桥的岸边,寒风中鼓声阵阵。

这是当地的风俗,据说自沉江底且有冤的人,会在鼓声的召唤下,招回魂魄,尸体上浮。

鼓声连响三天之后,尸体不见丝毫踪影,却引来了警方的注意。

死者叫曹某林,今年62岁。1月19日下午,曹某林脱下本就单薄的衣服,从桥上纵身一跃,跳入30米深的江水中。

在他纵身一跃的那一刻,他的老伴正躺在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等着他过来续费。

一个本该颐养天年的老人,何以如此绝望?

这一切,得回到几年前,曹某林将一生积攒下来的17万,全部投入到益阳的“纳诺老年公寓”。在纳诺的宣传中,这是一个“老年公寓分红型养老”投资产品。看着对方许诺的10%甚至18%的回报,曹某林心动了,将所有积蓄用来预订养老床位。

谁成想,2年时间不到,当初允诺前景光明、既能养老又能理财增值的养老中心,突然爆雷了,相关负责人涉嫌非法集资被捕。就在年初,曹某林的老伴因病住进重症监护,等钱治病。原指望用这笔钱救老伴儿的命,却不知早已落入了这场“养老产品”的爆雷风波。

曹某林存入的钱被套住,再也拿不出来了。

绝望之下,他在重症监护室,喂完了妻子最后一口饭之后,毅然选择了跳入冰冷的江水之中。

曹某林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早在2020年8月13日,同样得知爆雷消息的李某才,在洗手间突发心脏病身亡,生命定格在71岁。

在曹某林和李某才身后,是一群陷入爆雷风波的老人。

「纳诺老年公寓有限公司」,打着预订养老床位、代替老人投资理财的名义,运营8年的时间里,和4000多位老人签约,收取的合同款超过4亿元。其中年纪最小的62岁,最老的89岁。有人是每月工资2000元的清洁工,有人是从业30年的退休高级物理教师,有人一家四口前后一共“投”了45万进去。

直到平地一声雷响,所有资金不翼而飞,实际控制人被公安机关以非法集资罪逮捕,居然还有很多老人蒙在鼓里。

这样的事件不是孤例。和纳诺一样爆雷的,还有夕阳红、胭脂湖、阁老、怡心苑、颐和寿康、馨逸、恒泰、万明山、重阳、都好、紫微……几十家养老机构,统统崩盘。

不止湖南益阳,江西南昌、四川绵阳、河南郑州、辽宁沈阳、山西晋中等地,都曾出现类似的事件,涉案金额上百亿。

这些老人一辈子的积蓄,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被洗劫一空。如果不是警方和媒体的关注,对互联网倍感陌生的他们,几乎要被社会遗忘。

2

金融骗局下乡

2017年春节,网友李莉(化名)的爷爷因病离世,家人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两张借条,金额高达6万。

要知道,李莉的爷爷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这个四川东北部的小村庄。一生节俭清贫的他,何以有如此大的借款支出?

在李莉家人的分析下,最终的目标指向了李大爷的外甥罗某——他曾假借农村信用社“居间业务”的名义,谎称借款人把款项借给信用社放款对象,可赚取24%-36%高额利息,联合信用社信贷员和借款人骗贷数百万后潜逃。李大爷的钱,大概率是被罗某骗去了。

每日金融记录下的这个案例,是“P2P”进村的一个缩影。

在过去的数年,随着传销、电信诈骗、地产集资等手段不再那么容易奏效,“P2P”、“投资理财”等又成了骗子们新的外衣,进入农村腹地继续行骗。

另一方面,在P2P飞速发展的大潮中,城市已经渐入红海,广阔农村却有待开发。

更重要的是,中国农村地广人稀,大量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占据主体,行骗更加容易。

每日金融曾报道过,在金融骗子们的包装下,“O2O、P2P、普惠金融、创业园区、创投平台”等互联网老掉牙的词,涌入农村变成了忽悠老乡的新手段。

2016年,河南某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被非法集资“洗劫”,一度成为了热门。

根据《经济参考报》的消息,地处伏牛山深山区的河南省洛宁县和嵩县都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但那几年已发现多起非法集资案,其中最大的案件涉案金额上亿元。

在嵩县,16个乡中14个乡都受非法集资的祸害,其中一个村被骗800多万,相当于这个村将近800人一年都白打工了,很多人连医保都交不起。在洛宁县,仅2015年就排查出四起非法集资案件,其中最大的案件涉及2600多户群众,涉案资金2.3亿元。

当年河南“浩宸投资案”的手法更夸张。他们在河南省西平县招聘了40名农民做业务员,最终从4000多户农民手中揽走资金近2亿元。

资金链断裂后,从公司拿不回钱的业务员,顿时背上数百万元甚至千万元“巨债”,终日面对挤破家门的要债村民。

而金融骗子们的手段也极为俗套,前期是送米送油,后期是以动辄高达16%的利息为诱惑。文化程度不高的村民,很容易被诱骗进去,等爆雷后才追悔莫及。

前几年,艾媒咨询曾发布过一份研究报告,中国P2P网贷市场停业平台累计达1879家,而背后的受害者,很多就是来自村镇的农民。

城市已经满足不了金融骗子们了,他们开始包围农村。

3

网贷扑向学生

2016年3月,大学生小郑(化名)给父母发了最后一条短信:

“爸,妈,我跳了,别给我收尸,太丢人。爸,妈,来世做牛做马报答你们。”

发完这条短信后,小郑从高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把小郑逼上绝路的,是网络贷款。由于迷上了网络赌球,小郑在2015年9月份、10月份先后通过某借贷平台共计借款6万块钱,这笔钱利滚利,慢慢地小郑就无力还款了。6万块的贷款,最终变成了60多万。

重压之下,小郑选择了结束生命。

小郑不是个例,类似的遭遇近几年频繁发生在各大高校,校园贷使得一个又一个年轻的生命陷入黑暗。

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曾做过一个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超四成大学生表示自己或身边人曾遇到过金融诈骗,电信诈骗、非法校园贷、钓鱼网站系导致被骗的常见类型

这样的事件,早在几年前就密集出现。

2016年2月26日,南方周末曾以“嗨钱”为关键词搜索QQ群,发现带有“被坑”“受害”“维权”等字眼的QQ群有24个群,多达1453人,几乎分布全国各地。

这背后,正是臭名昭著的嗨钱网。其当时打出的口号是:

嗨钱,分期付款第一品牌。

而嗨钱网,只是校园贷这张庞大暗网的一个小小缩影。在它背后,无数个面向学生放贷的平台,正在伸出触手。

无数的大学生,在手机、电脑、奢侈品等物欲面前,一经校园贷引诱,便陷入债务火海。

与此同时,多头贷、传销贷、裸条贷、刷单贷、培训贷等令人眼花缭乱的互联网贷款产品也随之浮出水面。

一个更大的阴影,笼罩在学生们头顶。

4

尾声

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金融收割正在“下沉”。

养老机构频频爆雷,P2P进军农村,校园贷扑向学生……

一辈子生活在自己内心世界的老人,在人生的最后几步里,有人如同猎人一样,精密设计了圈套,布置好了猎枪,就等他们在甜言蜜语的蛊惑下,走入猎杀射程。

老实巴交的农民,被村头的大米和高昂的回报许诺所引诱,从此步入深渊。

本应在校园安心求学的学生,在内心欲望的驱使下,陷入放贷巨头们挖好的陷阱,再难自拔。

一直以来,在人们眼中,金融的定向服务(或者说收割)群体都是有钱人。庞氏骗局等金钱游戏,都偏好那些有钱人。

但不知从何时起,这些金融游戏开始下沉,开始把目光瞄向那些老人、农村人、学生,瞄向那些低收入群体。

也许,一切正如马克思所说——

“如果有20%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