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从田间到餐桌只用4小时,并且价格远低于一般超市,这样的操作是如何做到的?

近日,央视财经频道《正点财经》栏目点赞京东科技集团自主研发的一款助力农业数字化的小程序——“凤河大食堂”。这款小程序,能够实现居民当日下单,农户第二天早晨采收,上午分拣、运输,中午12:00之前就能配送到各个社区自提点——不仅实现疫情期间无接触购买,而且将农产品损耗降低到几乎为零。 

一款小程序就可以做到降本增效,这背后其实是科技的能力释放。它不仅让用户买到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同时,让农户提高了效率与收入。 

相比以前的传统线下渠道,农产品在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存在标准化低、损耗率高、品控难度大的难题,而且农产品从产地到用户手中还要经过批发市场这个环节,因供需信息不清而导致的农产品损耗与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针对这个问题,京东科技开发了“凤河大食堂”小程序,精准匹配供需两侧需求,大大降低蔬菜水果的存储和运输成本。比如,在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种植草莓近十年的农民老李,仅靠这款小程序,在疫情期间的收入不降反升,收入比此前单纯依靠线下销售提升了近50%。

目前,“凤河大食堂”已经接入了大兴区、通州区30余家种植大户、生产基地,覆盖约200家农户,以及经开区46个社区、33个产业园区的约12万居民。在数字化技术助力下,凤河公社的月销售额达到20万元。

由此可见,京东科技依托自身技术能力,真正从农业的痛点着手,通过以销定采、高效物流的数字化供应链模式全面服务地方供需匹配,最大限度实现农户零库存,助力农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而这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当然,除了“凤河大食堂”小程序所涉及的京郊地区之外,京东科技在农业上的助力其实延展到了更远的外埠省区,尤其是在疫情以及近期各地“就地过年”的号召之下,如何保障外埠蔬果进京、农产品食品足量、安全供应,让居民过个舒心年变得格外重要。

由于“凤河大食堂”这个小程序的覆盖范围还是有所局限,再加上今年“就地过年”的号召,生鲜农产品需求急剧上升。按照2019年末的数据,北京城镇人口1865万人,常住外来人口达794.3万人,“凤河大食堂”小程序服务用户数量可谓是小巫见大巫。

所以,京东科技集团开发了“蔬菜进京分省对接平台”、“车辆进京报备系统”,用科技保障北京居民的“菜篮子”。

比如“蔬菜进京分省对接平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整合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供应链上下游数据资源,构建了一个北京市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数字保障平台。来自全国25个省、4个市以及2个自治区的蔬菜商户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远程在线供需对接,解决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匹配效率低而带来的蔬菜滞销或价格大幅波动等问题。

而“车辆进京报备系统”作为进京许可报批的“绿色通道”,让疫情期间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运输变得更加安全可追溯、便捷、数字化。比如原本山东蔬菜到北京需要13-14个小时,目前只需要7小时,节省一半时间。

这些措施不但让外埠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物资顺畅流通,解决农产地的产品滞销难题,同时,保障了北京居民过年期间对生鲜等农产品的需求。

可见,京东科技从实际出发,对当下局势做出快速响应,解决用户所急与所需,这种“审时度势”让产销两端的农户和社区居民都切实得到了实惠。

其实,近期的一系列措施并不是京东科技第一次输出数字化抗疫服务能力。早在2020年6月,京东科技迅速开发上线的“新发地智能供应链综合管理平台”便已崭露头角。

这些都离不开京东科技背后的技术实力,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可以解决传统农业的线上化难题,实现供需两端的直接对接;通过构建数字化平台,可以实现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和社区菜市场等业态蔬菜供应情况、销量、价格的信息化;通过京东多年积累的物流能力,可以实现农产品运输的安全可追溯,提高农业生鲜物流的运输能力。

这些技术能力结合起来就完美地解决了农业遇到的供应链问题,比如近期百姓关注的大葱价格上涨问题,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量不够,假如供需稳定,量够了,价格自然会回调。

所以,京东科技解决的就是市场上最常见的问题,也是用户最能深切体会的场景。而此次在春节期间“就地过年”场景的数字化保障,是京东科技持续以科技服务民生,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未来,京东科技在民生保障等领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