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瑞幸再战美股的生死棋局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瑞幸咖啡正谋划重返美股主板。
在2025年厦门企业家日大会上,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郭谨一透露:“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支持下,公司正积极推进重返美国主板上市的相关工作。”瑞幸方面随后回应称,公司始终关注美国资本市场动态,但目前尚未确定重返主板上市的具体时间表。
这标志着,自2020年财务造假退市后,瑞幸咖啡正试图重启其美股上市进程。然而,对一家有财务造假前科的企业而言,重返美股主板并非易事,瑞幸咖啡重返美股主板注定是一场硬仗。
抹不去的历史污点
在中国商业史上,很少有企业能像瑞幸咖啡一样,将“神话”的缔造与破灭浓缩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
2019年5月17日,诞生仅18个月的瑞幸咖啡登陆纳斯达克,以2370家门店、1680万客户、超1亿杯销量的成绩,创下中概股最快上市纪录。上市后其扩张步伐仍未停歇,截至2019年底,瑞幸直营门店数已达4507家,在门店数量上超越了深耕中国市场20年的星巴克。
然而,高光之下暗藏危机。
2020年1月31日,做空机构浑水发布一份89页匿名报告,直指瑞幸数据造假。随后,审计机构安永在年度审计中发现,瑞幸公司部分管理人员在2019年第二至第四季度通过虚假交易虚增收入。
事件迅速发酵。4月5日,瑞幸发布道歉声明,称涉事高管及员工已被停职调查,并由独立董事牵头成立特别委员会启动全面核查。6月27日,瑞幸公告将于29日停牌并退市。至此,其400余天的上市之旅戛然而止。
同年7月31日,财政部进一步通报,瑞幸在2019年间通过虚构商品券业务虚增收入21.19亿元,虚增利润9.08亿元。证实了,瑞幸引以为傲的增长神话与支撑百亿美元市值的核心数据,实为“空中楼阁”。
瑞幸咖啡造假事件引发了一场全方位的信任雪崩。
一是,资本市场的即刻反噬。彼时,瑞幸咖啡股价单日暴跌超75%,多次熔断,资本宠儿一夜沦为“骗局”代名词;二是,法律与监管的连环追责。瑞幸咖啡最终向美国SEC支付1.8亿美元天价罚金以达成和解,并陷入多起集体诉讼;三是,品牌信誉的彻底崩塌。在消费者端,“瑞幸造假”的标签被牢牢刻上,在合作伙伴与供应商眼中,其信誉也已降至冰点。
总之,2020年的财务欺诈风波,是瑞幸为自己疯狂的过去所付出的惨痛代价。这段历史,将永远成为瑞幸咖啡二次上市的枷锁。
再战华尔街的底气与压力
从2020年纳斯达克退市时的狼狈不堪,到如今传闻再起、主动出击谋划重返主板,瑞幸咖啡的姿态已然发生根本性转变。这一由“败”至“战”的战略转折,背后是其在三年间以实绩重建的底气。
在财务方面,瑞幸已彻底摆脱了靠亏损换增长的旧模式,进入了规模与盈利并重的健康增长通道。
据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瑞幸咖啡总净收入为123.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1%。二季度GAAP营业利润同比增长61.8%,达17.00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率提升至13.8%,GMV达141.79亿元人民币。
在门店规模上,瑞幸已建立起覆盖全国、延伸海外的网络壁垒。
财报数据显示,二季度净增门店2109家,全球门店总数达26206家。其中国内门店26117家(自营16903家、联营9214家),海外门店89家,覆盖新加坡、美国、马来西亚等地。高密度布局不仅强化品牌心智,也优化了供应链与履约成本,构筑起显著的规模护城河。
然而,实绩不足以扫清所有障碍。瑞幸再战华尔街,面临的是比首次上市更为严峻的复合型挑战。
一方面,资本市场会以十倍严苛的标准审视其财务透明与公司治理,任何细微瑕疵都可能被放大为二次信任危机的导火索。
2020年的财务欺诈,是瑞幸身上一道无法彻底祛除的烙印。资本市场必然会以放大镜乃至显微镜,审视其每一份财报、每一个数据细节。意味着其财务透明度、内控体系将面临远高于普通企业的监管拷问。
另一方面,咖啡战争已进入血腥的“巷战”阶段,库迪咖啡面临库迪咖啡的价格战、星巴克的品牌壁垒等激烈竞争,增长压力巨大。
库迪咖啡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通过激进低价策略直接冲击瑞幸的基本盘,持续考验其盈利模型的韧性。据官方数据,库迪咖啡全球首家店于2022年10月份开业,目前在全球已有18000多家门店,业务覆盖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门店规模位居全球第三。
无独有偶,星巴克正加速在中国的下沉步伐,其强大的品牌忠诚度,构成瑞幸难以短期逾越的差异化壁垒。
财报数据显示,星巴克中国连续四个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增长,2025财年第四季度达到8.316亿美元,同比增长6%;2025全财年收入达到31.05亿美元,同比增长5%。其同店销售额在2025财年第四季度实现连续第二个季度正增长,同比增长2%,同店交易量同比增长9%。
这一次,瑞幸无法再依靠“中国咖啡市场”的宏大叙事赢得宽容,它必须向华尔街证明,其增长是可持续的、财务是真实的、模式是抗压的。
前路依然漫长
瑞幸谋求二次上市,其背后动机远不止于融资需求,更是一场关乎未来十年发展的战略布局。
一方面,当前瑞幸在粉单市场交易,流动性受限、估值偏低。转回主板,不仅是打通融资渠道,更是摆脱财务造假遗留的负面标签,信誉重建的关键一步。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中概股从OTC市场重返主板后,估值中枢普遍提升10%至25%。
另一方面,从落子新加坡、马来西亚,到2025年7月在美国试水自提店,瑞幸全球化战略轮廓渐清。美国是其出海战略的核心目标,在美上市将成为品牌本土化的重要跳板,不仅能直接提升当地投资者认知,更能将公司成长与海外市场潜力深度绑定,实现品牌与资本的双向赋能。
不过,瑞幸的“二次赶考”征途才刚刚开始,它已经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幸存者,但要成为一个真正受人尊敬的“领导者”,前路依然漫长。
其一,信任重建非一日之功,需以时间自证清白。一份亮眼的财报远远不够,瑞幸需要的是持续多年、毫无瑕疵的财务透明与合规运营。它必须向市场证明,昔日的投机文化已被彻底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以诚信为基石、以治理为准绳的现代企业制度。
其二,行业竞争已从规模战转向价值战,瑞幸需构建更高维度的壁垒。
这意味着瑞幸要在产品创新、用户体验和品牌价值观上形成差异化优势,将竞争维度从性价比提升至“心智认同”。面对星巴克的空间体验、库迪的贴身追击乃至新茶饮的跨界分流,瑞幸必须打造更宽、更深的护城河。
其三,出海是更大的试炼场,本土化能力决定全球化天花板。尤其是进入美国这类成熟市场,瑞幸不能简单复制国内模式,而需重构品牌叙事、理解本地偏好、应对供应链与文化差异。如何讲好一个全球品牌的故事,将成为其国际化成败的关键。
总而言之,瑞幸的“二次赶考”,既是对外递交的资本答卷,也是对内核能力的终极挑战。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一轮长征的起点。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