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将收购中航油?利好和质疑并存
中国能源行业的格局,正悄然迎来一场深刻变革。
就在最近,一个重磅消息传来。据彭博社与路透社消息,中国石化集团(中石化)正与中国航油集团(中航油)就资产收购事宜展开协商。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在近日一份交易所文件中也表示,其控股股东“将与另一家企业集团进行公司重组”,但未指明交易方。
消息足够劲爆。要知道,中石化是全球产能最大的炼油商,中航油是亚洲最大的航油供应商。若达成协议,中石化或将接管中航油的全部资产与运营。背后释放的信号是,两大能源“国家队”的整合可能将引领行业新格局!
正因此,虽然谈判仍在进行中,尚未设定时间表且交易存在不确定性,但这一消息已在业内激起千层浪。
1
三重考虑
在笔者看来,这场潜在的并购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战略考量。
从业务协同角度,这场并购将为双方带来双赢局面。对中石化而言,收购中航油意味着直接切入航油销售渠道,实现产销一体化。
中航油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国有大型航空运输服务保障企业,在全国近百个机场建有航油销售网络。
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是中石化增强抗风险能力和提高整体效益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随着航班恢复,中国的航空燃油需求已从疫情中大幅反弹。这一巨大的市场空间,无疑是中石化看好航油领域的重要原因。
中石化自身业绩压力也可能是促因之一。2024年,中海油通过产量增长和成本控制实现净利润1379 亿元,成为唯一营收、利润双增长企业;中石油依靠天然气销售利润增长并叠加炼化升级,净利润再创新高至1647亿元;中石化则因炼化毛利收窄和化工亏损扩大,净利润继续下滑至503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中石化实现净利润299.84亿元,同比下降32.2%。
结合历史数据看,中石化是“三桶油”中盈利状况唯一连续三年下滑的企业,且今年继续呈下滑态势。面对这种局面,收购中航油以改善盈利成为中石化当前现实的选择和动力。
2
合作潜力
更进一步看,这场并购合作背后,中航油的巨大潜力已经显露。
中航油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广泛的销售网络,更体现在多个维度上。
例如网络渠道价值。中航油作为亚洲最大的航空油品一体化服务商,在中国近百个机场建有航油销售网络,为国内外100多家航空公司提供加油服务。
再如绿色转型价值。中航油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领域的布局已是国内领先。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背景下,航空业脱碳困难,可持续航空燃料成为行业减排的关键路径。
还有市场增长价值。随着中国国际交通的复苏,航油需求持续增长。根据中国民航局的数据,2025年中国国际客运交通同比增长约25%。飞机租赁公司正在承诺在2030年前下大量单通道飞机订单,这为航油物流和交易量提供了中期支撑。
3
质疑仍在
但质疑声也同样存在。
其一,并购可能引发不公平竞争,形成市场垄断。并购将使中石化实现纵向一体化,掌控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这会将目前航油市场的“多元供给”转变为“一家独大”,严重挤压其他生产商(包括其他央企、地方炼厂及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尤其在民营经济占据90%产能的可持续航空燃料(SAF)领域,中石化可能利用其垄断地位设置市场准入壁垒,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
其二,可能出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重组后,中石化在航油产业链中的市场力量将得到极大增强,这为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提供了可能,从而对产业链上下游竞争产生实质性排除和限制。
其三,这与深化改革目标背道而驰。当前改革的明确方向是“推进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而中石化与中航油的整合,在形式上是一种“回归垂直一体化”的操作,这与将自然垄断的管网基础设施与竞争性的生产销售业务相分离的改革潮流似乎背道而驰。
这种巨头聚合的模式,可能强化而非弱化市场壁垒,与旨在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精神有所出入。
目前,这场备受瞩目的收购还处于谈判阶段。上述质疑指向的是潜在的、系统性的市场风险。如何通过精巧的交易结构设计,或是在后续监管中施加必要的限制性条件,来有效回应这些关切,平衡好提升企业竞争力与维护市场公平秩序之间的关系,值得监管和双方深思。
我们将对后续进展保持关注。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