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汉芯城闯上市:募资缩减4亿元,业绩波动,曾烨转让股权套现
撰稿|张君
来源|贝多财经
3月14日,云汉芯城(上海)互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汉芯城”)递交招股书(注册稿),进入注册程序。据贝多财经了解,云汉芯城于2021年12月报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本次报考创业板上市,云汉芯城原计划募资约9.42亿元,将用于大数据中心及元器件交易平台升级项目、电子产业协同制造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智能共享仓储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而招股书(注册稿)则显示,云汉芯城的拟募资金额变成了约5.22亿元。对比可知,该公司删掉了“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据招股书披露,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及经营安排,同时综合考虑现金储备情况,该公司取消了“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原计划投入4.2亿元)。
一、募资将用于买房
特别说明的是,云汉芯城曾在此前招股书中表示,现有业务持续发展、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顺利实施需要补充流动资金。同时,有助于加强技术研发,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另外,有利于未来适时实施产业并购。
事实上,云汉芯城的“大数据中心及元器件交易平台升级项目”拟投入约2.91亿元。其中,拟投入场地费用约1.05亿元,涉及拟在上海市松江区购置办公楼用于募投项目的建设,拟购买的房产为普通写字楼。
同时,电子产业协同制造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拟投入1.34亿元,包括计划在上海市松江区购置及租赁房产用于募投项目的建设,拟购买房产为普通写字楼、厂房,拟投入场地费用3966万元。
对此,深圳证券交易所在第一轮问询函中要求云汉芯城结合项目建设内容,补充说明大数据中心及元器件交易平台升级项目、电子产业协同制造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购置房产以及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合理性,是否存在变相用于房地产开发等情形。
云汉芯城方面表示,购置房产均用于研发团队办公使用,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一是,该公司的研发团队与行政部、财务部、风控管理部等部门共同办公,研发办公环境较为拥挤,人均办公面积仅3平方米左右。
二是,云汉芯城仅购置了一处房产,其余办公场所均为租赁方式取得,办公场所中自有房产占比不达40%。因若继续租赁办公场所作为募投项目用地,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场地搬迁风险,对该公司未来生产经营的稳定性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关于合理性,云汉芯城方面称,在这两个项目中,该公司分别计划新增面积4380平方米、1200平方米,购置面积除用于研发人员办公外,也涵盖了会议场所、服务器\设备机房区域、员工活动及公共区域等。
2021年12月,云汉芯城与上海临港松江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房地产买卖合同,向上海临港松江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购买其拥有的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千帆路的房屋,用于募投项目研发人员办公。据介绍,该房屋已于2022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
二、业绩波动明显
据招股书介绍,云汉芯城是一家电子元器件分销与产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企业,基于自建自营的云汉芯城B2B线上商城,主要为电子制造产业提供电子元器件供应链一站式服务,并延伸至产品技术方案设计、PCBA生产制造服务、电子工程师技术支持等。
云汉芯城在招股书中称,该公司将全球超2000家供应商的电子元器件库存数据信息接入云汉芯城线上商城,日可售SKU达到2777.20万(SKU等数据库规模统计时间截止至2024年6月30日)。
目前,云汉芯城的线上商城可支持每天上百万级的搜索量,搜索匹配率维持在90%左右,月处理订单数(峰值)和BOM单数(峰值)分别为6.8万笔和3.4万单左右。截至2024年6月30日,注册用户数超过66.32万,累计下单企业客户超过14.79万家。
不难发现,云汉芯城的规模持续增长,但天花板隐现。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云汉芯城的交易客户数量分别为40277个、53573个、49583个和36879个,订单数量分别约为5.57万笔、6.73万笔、5.49万笔和3.15万笔。
其中,云汉芯城2023年的交易客户数量较2022年减少3990个,但高于2021年。2023年,云汉芯城的订单数量约为5.49万笔,较2022年的6.73万笔减少1.24万笔,甚至低于2021年的5.57万笔,相对差额为8261笔。
与之对应的是,云汉芯城的业绩也呈现了相同的变化趋势。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云汉芯城的营收分别约为38.36亿元、43.33亿元和26.37亿元,其中2022年的营收增长率为12.97%,而2023年则同比下降39.14%,甚至较2021年减少约12亿元。
2024年上半年,云汉芯城的营收约为12.22亿元,2023年同期约为13.94亿元,同比减少12.33%。另据招股书披露,该公司2024度的营收约为25.77亿元,较2023年进一步减少2.27%。
云汉芯城在招股书中称,2024年上半年,工控、通信等泛工业市场需求逐步回暖,但整体仍处于被动去库存的尾声和主动补库存的初期,包括发行人在内部分聚焦工业半导体的原厂及授权分销商出现主要产品销售数量同比大幅增加、销售单价短期承压之情形。
招股书显示,云汉芯城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约为1.61亿元、1.35亿元、7859.17万元和3828.80万元,扣非后净利润分别约为1.53亿元、1.24亿元、7020.08万元和3787.85万元。
2024年度,云汉芯城的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分别约为8833.28万元、8407.68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2.39%、19.77%。但拉长时间来看,该公司的净利润规模在202年至2023年已连续两年下滑,而今仍低于1亿元。
云汉芯城在招股书中提示风险时称,其2022年的期间费用增幅大于营业收入增幅,净利润较2021年减少15.82%。2023年,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9.14%,期间费用下降幅度小于营业收入下降幅度,导致净利润同比减少41.96%。
三、曾烨、刘云锋等减持
成立至今,云汉芯城获得了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深创投、东方富海等。截至招股书签署之日,云汉芯城共有34名股东,其中,持有该公司5%以上的股东分别为曾烨、刘云锋、力源信息、芜湖富海与东方富海及其关联方、国科瑞华及其关联方。
其中,曾烨为云汉芯城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该公司35.19%的股份。目前,曾烨担任云汉芯城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直接持股33.03%。同时,曾烨作为为赛咨询的执行事务合伙人,通过为赛咨询间接控制该公司2.16%的股份。
天眼查APP信息显示,云汉芯城成立于2008年5月,前身为上海云汉电子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883.7074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曾烨,主要股东包括曾烨、刘云锋、深创投等。
据招股书披露,曾烨为云汉芯城创始人,在2014年6月公司股权结构调整后直接持有该公司65.75%的股权,并间接控制为赛咨询持有的该公司6.85%股权。后由于云汉芯城不断对外融资,曾烨控制的该公司股份比例逐渐下降。
贝多财经发现,在云汉芯城增资的同时,曾烨却在减持“套现”。2018年6月,曾烨将其持有的云汉芯城51.5万股股份转让予富海节能,转让价格为1500万元。同时,将18.025万股股份转让予临港投资,转让价格为524.9994万元。
2020年9月,曾烨再次将云汉芯城48万股股份转让给鸿迪投资,交易价格为2476.80万元。同时,曾烨向郦韩英转让了约48.45万股股份,转让价格约为2500万元。转让完成后,曾烨对云汉芯城的持股比例降至33.03%。
除了曾烨,云汉芯城董事、总裁刘云锋亦在减持。2018年6月,刘云锋将其持有的云汉芯城9.4417万股股份转让予临港投资,转让价格约为275.万元;刘云锋将其持有的该公司36.9083万股股份转让予鸿迪投资,转让价格为1075万元。
而2020年9月,刘云锋分别向福建开京、沈笑彦、衣嘉平、余满芬、崔振南和湘裕君源转让云汉芯城11.628万股、8.5万股、8.5万股、8.5万股、3.876万股和8.5万股股份,价格分别为600万元、438.6万元、438.6万元、438.6万元、200万元和438.6万元。
本次上市前,刘云锋对云汉芯城的持股比例为13.22%。云汉芯城董事、首席运营官李文发和原云汉芯城董事、首席数据官秦国君也在2020年9月分别向湘裕君源转让了5万股和15万股,分别作价258万元、774万元。
其中,秦国君于2023年5月申请辞去云汉芯城董事职务,履职至2023年6月30日。同期,秦国君因“个人身体原因”辞去云汉芯城首席数据官职务。目前,秦国君未在该公司担任职务,对该公司的持股比例为0.92%。李文发则持股1.13%。
另外,云汉芯城首席财务官、董事会秘书周雪峰持股1.23%。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