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半营收12亿,小马智行冲刺“Robotaxi第一股”
上周,特斯拉才刚刚发布Cybercab,正式入局Robotaxi。本周,国内Robotaxi明星独角兽已经忙着上市了。
10月18日,小马智行正式递交IPO招股书,计划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股票代码“PONY”。据彭博社报道,这次IPO,小马智行拟募集最多3亿美元。
作为国内第一批投身自动驾驶,且集合众多天才型技术人才的创业公司,小马智行成立8年至今,已经具备了自动驾驶商业化的落地场景,而且商业化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2024年,国内自动驾驶领域掀起了“上市潮”,小马智行冲刺上市,正在开启新一轮的加速奔跑。
01
两年半累计营收12亿、亏损23亿元
自动驾驶公司盈利难、多亏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小马智行显然也不例外。在过去的两年半里,小马智行累计营收约12亿元,而累计亏损达到了约23亿元。
招股书显示,2022、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小马智行营收规模分别为6839万美元(约4.9亿元)、7190万美元(约5.1亿元)和2472万美元(约1.8亿元)。
而在同期,小马智行的调整前净亏损分别为1.48亿美元(约10.5亿元)、1.25亿美元(约8.9亿元)、5178万美元(约3.7亿元)。
不过,从招股书的数据也能够看出,小马智行已经实现了规模化营收,尤其是2024 上半年,营收同比翻了一倍。据报道,小马智行已经成为目前国内营收规模最高的L4自动驾驶公司。
而且,小马智行的亏损也正在缩窄。财报显示,小马智行的亏损,主要是由过高的收入成本、运营费用等带来的,尤其是运营费用中高昂的研发投入。
作为一家技术驱动的科技型公司,小马智行的研发投入一直处于较高水准,两年半研发投入约24亿元。
其中,小马智行在2022年的研发投入为1.54亿美元(约11亿元),2023年为1.23亿美元(约8.8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5872.5万美元(约4.2亿元)。
在团队规模上,小马智行的研发人员也占比较高。在2024上半年结束时,小马智行共有1359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过40%。
值得注意的是,小马智行在上半年结束时,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及受限现金总额为4.73亿美元(约34.37亿人民币)。
也就是说,小马智行在短期内并不缺现金,而且在其看来,这些资金还能够保障公司稳定运行5年。
再分业务来看,小马智行有三大业务支柱,分别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Robotaxi)、自动驾驶卡车(Robotruck)、技术授权与应用服务。
在2022年和2023年,小马智行的技术授权与应用服务在营收中占比最大,占据了半壁江山,其次是自动驾驶卡车业务,占比超过30%。
而单从2024上半年来看,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卡车业务在营收中占比最高,而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营收上半年同比增长86.0%。
在自动驾驶出行业务上,小马智行是中国首个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获得了无人驾驶出行服务许可的公司,并且已经在北京、广州和深圳已经开始Robotaxi全无人商业收费。
目前,小马智行在运营的Robotaxi已经有250多辆,累计自动驾驶里程超过3350万公里,其中包括超过390万公里的无人驾驶里程。上半年结束时,小马智行APP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22万,Robotaxi日均订单数已经超15个。
在自动驾驶卡车业务上,小马智行已经拥有190多辆Robotruck(包括L2级和L4级),包括自营和与中国最大的货运物流公司中国外运合作运营,配备安全驾驶员,在现有的全国物流网络内完成货运订单。
据介绍,这支车队已累计自动驾驶里程约500万公里,在其商业运营过程中,累计运输超7.67亿吨公里。同时,小马智行还与三一集团合作共同开发L4级自动驾驶卡车。
在技术授权与应用服务相关业务上,小马智行已经拿到了来自主机厂等企业的ADAS解决方案、域控制器产品和数据分析工具的合同。
02
预计2025年实现毛利转正,走向规模商业化
成立于2016年的小马智行,长期在自动驾驶领域处于排头兵的地位,其两位创始人都拥有很强的技术积累。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彭军和联合创始人兼CTO楼天城,两位创始人的履历,有很强的相似之处,都曾在清华大学就读,也都在谷歌和百度工作过。
彭军在创业前曾任百度自动驾驶业务首席架构师,负责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更早之前曾在谷歌工作七年,曾获谷歌创始人奖。
而楼天城,曾因在编程上的强大实力,人送外号“楼教主”,创业前曾在谷歌的Waymo工作,曾任百度无人驾驶事业部技术委员会主席,还是历史上最年轻的T10级工程师。
两位创始人对于自动驾驶的追求,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小马智行一直是一家技术思维比较重的公司。
创业一开始,小马智行就坚定地要做Robotaxi,并直接锚定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进行研发。彭军曾提到,小马智行的技术目标是打造适用于各类车型及应用场景的“虚拟司机”。
过去8年里,小马智行一直在升级打怪,已经成为了全球首个采用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实现无人驾驶出行服务的公司,L4级技术量产能力全球领先。
招股书中,小马智行指出,其“虚拟司机”的自动驾驶技术栈本身,可以不受车辆平台种类限制,底层核心技术复用率超过80%。
去年底,小马智行曾首发其第七代自动驾驶乘用车软硬件系统的外观造型和传感器迭代理念,在传感器方面仍采用包含固态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车规级多传感器方案,提高全无人驾驶的感知精度和安全性。
而在软件系统上,小马智行第七代系统的研发重点聚焦在全无人驾驶的城市级落地,通过推动系统方案BOM成本下探,为实现商业化做好成本准备;同时采用正向设计和验证流程,提高系统可靠性并满足车规级标准。
小马智行的技术能力,放在行业里一直属于头部梯队。不过,小马智行并不是最早开始商业化的公司。但一旦决定开启商业化后,小马智行的速度很快。
在2024年年中,彭军曾对外指出,小马智行当下最紧急的是,实现规模化,核心目标是确保毛利为正。
招股书中,小马智行也明确,预期将在2025年实现毛利为正,也就是单车运营盈亏平衡,向Robotaxi大规模商业化迈进。
小马智行副总裁、Robotaxi自动驾驶出行业务负责人张宁曾对外表示,内部测算,在像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中,当Robotaxi投放量在1000台时,运营才会达到盈亏平衡点。
而小马智行已经具备了量产千台汽车的基础。据介绍,小马智行已经和丰田成立合资公司,投资超10亿人民币,推动自动驾驶出租车量产化和服务落地。新一代Robotaxi将搭载小马智行研发的第七代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软硬件系统。
除此之外,小马智行还和如祺出行、支付宝、高德出行等公司达成合作,扩大用户渠道,同时,小马智行还与英伟达、速腾聚创等自动驾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达成合作,以降低成本。
03
自动驾驶上市潮,也是一次洗牌潮
这次冲刺IPO成功之后,小马智行将成为全球“Robotaxi第一股”。不过,小马智行不是第一家冲刺上市的自动驾驶公司。
在小马智行之前,2024年,自动驾驶领域已经掀起了一股“上市潮”,自动驾驶独角兽文远知行、Momenta以及自动驾驶芯片公司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等,也都在抢着上市。
其中,文远知行已经两次递交招股书并推迟上市。而在小马智行递交招股书的当天,文远知行再次获得IPO备案,继续冲刺上市。
“上市潮”的背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2022年前后,自动驾驶领域进入了“资本寒冬”。
面对自动驾驶行业商业化落地难、盈利遥遥无期的现状,资本正在失去耐心,不再青睐自动驾驶。数据显示,自动驾驶领域披露的融资额,2021年为1592亿元,而2023年已经锐减至182亿元,缩水了90%。
一级市场融钱变难的情况下,一部分亟需“补充弹药”的公司,只好硬着头皮冲刺上市。上市可能无法根治商业化落地难的困境,但却可以解短期之渴。
不过,账上资产超过34亿的小马智行,似乎并不是为了快速融资而冲刺上市。
当同行们在为资金发愁的时候,小马智行依然还在一轮又一轮的融资。公开数据显示,自2016年成立至今,小马智行已完成7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13亿美元(约93亿元),其估值也已超85亿美元(约600亿元)。
在行业资本寒冬的时候,2023年10月,小马智行还宣布获得来自中东资本的1亿美元D+轮投资。
小马智行的投资方已经涵盖了红杉中国、IDG资本、五源资本等知名财务投资机构,中国一汽、Toyota等产业资本,以及以及一些海外资本。
在小马智行的股权架构中,创始人彭军持股比例18.9%,为最大股东,创始人楼天城持股比例为6.7%,整个管理团队的持股占比为26.8%。
机构持股中,丰田汽车的持股比例为13.4%,红杉资本持股10.2%;IDG 资本持股比例 5.8%,五源资本持股比例5.7%。
看起来并不缺钱的小马智行,为什么也急着上市?
首先,没有人会嫌子弹多。小马智行上市,拟募集3亿美元,将用于三大方面:一是开展大规模商业化,包括业务开发、生产、销售和营销、客户服务等;二是持续研发自动驾驶技术;三是进行潜在战略投资和收购,构建产业链生态。
其次,抢占“第一股”,意味着将能够在资本市场上占据先发优势,对于公司价值重估具有重要意义。既然早晚都要上市,抢占先机,反而才有可能占据主动权,让自己处于上风。
上市,是一家公司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更是对一家公司的技术成熟度、市场潜力的全面考验。
自动驾驶的“上市潮”,也是一次行业洗牌潮。自动驾驶企业只有在一轮又一轮的考验中站稳脚跟、屹立不倒,才能成为这场出行革命的最后赢家。
图片源于官方网站、招股书,侵删。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或者点击这里下载云掌财经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