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之策,既在传承甬商精神,也以政务助力营商环境,更在于广纳人才、构筑生态、打通产业链,赋能区域经济。

作者|付小胖

出品|产业家

“多俊生东浙,去来天下通。”

你也许并不熟悉宁波,但你一定记得电视剧《大宅门》里那个风风火火的白七爷,白景琦的原型人物就取自同仁堂的乐镜宇,而乐氏家族往前追溯,正来自浙江宁波。在另一部影视剧《郑氏十七房》中,独闯上海滩的主角郑博海,其人物设定则取自宁波的郑氏家族。

历史上,旧宁波府属的鄞县、镇海、慈溪、奉化、象山、定海六县在外地的商人、企业家及旅居外地的宁波人,被人们泛称为宁波帮。作为中国传统“十大商帮”之一,宁波帮在过去为民族工商业做出卓越贡献。近代中国的第一家机器轧花厂、第一家日用化工厂、第一艘商业轮船、第一批保险公司等等都出自甬商之手。

而如今,以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仍然是宁波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相关数据显示,宁波市共有小微企业31万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7%,贡献了全市GDP的60%,就业人口的75%,企业收入的52%。

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成长,既离不开顶层设计规划,更离不开完备的区域生态。在鼓励大众创业,支持万众创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时代背景下。宁波之策,既在传承甬商精神,也以政务助力营商环境,更在于广纳人才、构筑生态、打通产业链,赋能区域经济。

一、甬商精神继往开来

甬商精神是什么?

它可能是被“知行合一”为代表的阳明文化潜移默化,或者长久浸润于“经世致用”为主旨的浙东文化,也可能是背靠海洋的区域特征,带给宁波先民自由和开放。总之,来自历史文化与区域的影响,构成了宁波帮的底色。

《梦蕉亭杂记》一书曾记载:“四恒者,恒兴、恒利、恒和、恒源,均系甬商经纪,开设京都已有二百余年,信用最著,流通亦广。”这里的四恒银号,是我国创办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钱庄。而它正是由开篇所提到的镇海郑氏家族所创办。

到了1844年开埠通商,宁波这个东部临海城市走进了民族工业的浪潮中。一路上宁波产业与老一辈“宁波帮”筚路蓝缕。

在洋务运动中,甬商在“师夷长技以制夷”趋势下,纷纷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19世纪80年代,严信厚集资白银5万两,将一家手工轧棉花的工厂改建成为中国第一家机器轧花厂——通久源轧花厂。自1887年正式开工的通久源,伴随市场的不断开拓,规模也日渐壮大,生产范围也从原先单一的轧花扩展到纺纱和织布配套生产。

严信厚的成功,也鼓励着甬商投身民族工业。此后,在棉纱纺织业、面粉食品、草编草席等轻工业、手工业,保险、证券、信托投资等中国近现代金融行业,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对商业的敏感,对新兴事业敢为人先,甬商们的实践,也为新中国沿海地区深化改革开放积累了原始资金和宝贵经验。1979年,宁波帮曹光彪在珠海成立的香洲毛纺厂,是新中国成立后首家由港商投资的合资企业。

可以说,甬商精神,既组成了宁波产业的过去,也在今天持续为产业注入力量。

今年9月,在宁波市鄞州区“万有鄞力”大会签约仪式上,5个由院士专家等领衔的人才项目签约落户鄞州,总投资11亿元。10月27日,以“‘甬’立潮头、合力兴甬”为主题的第三届世界“宁波帮·帮宁波”发展大会,通过线上线下联结1600余名“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共话宁波经济蓝图,其中鄞州区三个大项目总投资40亿元。

回馈乡梓的甬商,为宁波力争实现“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225”外贸双万亿行动、“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行动、“45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等等工程,提供资金、项目、人才等等要素支撑。

在新时代下,知行合一、行必务实;知难而进、行不懈怠;知书达理、行而优雅;知恩图报、行路思源的“四知四行” 品质,正成为甬商精神新时代的诠释。

二、护航企业优化营商

甬商精神是一笔代代相承的宝贵财富,指引宁波帮敢于开拓,勇于实践,也成为宁波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巨大潜力。而为了激活释放这样的潜力,地方政府也正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开民营企业的创造力,帮助企业抬升成长空间。

11月1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0年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报告》,杭州、上海、苏州、南京、北京、温州、宁波、深圳、广州、成都的营商环境总得分排名前十。宁波持续保持营商环境全国城市第一方阵,凭借的是什么?

在宁波鄞州,近年来地方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通过优化企业登记流程,实施企业设立“一窗受理”,实现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设置网上审批专窗等方式,简化企业办事流程。对企业来说,审批登记环节的流程优化,效用是直观且直接的。沟通程序的简化有利于减少信息损耗,电子化的全面覆盖,也整体提升了政府服务的自由度。

而在传统政务环境中,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往往存在天然的障碍。这是因为不同的机构间差异化的习惯和逻辑,不仅导致企业沟通成本上升,随之还增大了消耗的时间成本。但在宁波,这些障碍正通过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带动就业岗位补贴、创业社保补贴等措施,逐渐被打通。

在今年疫情的特殊环境下,如何利用地方资源为企业复工复产护航,更是一次对于营商环境的大考。

在今年全国双创活动周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的视频连线,让不少人记住了宁波有一个叫做“三个阿姨”的企业。

这可能是个乍听起来有点奇怪的名字,但当你了解它的业务时,便会恍然大悟——这是一个全国性的家政服务平台,依托企业架构,可以实现家政企业、家政从业者、家政客户的资源链接。

事实上,王安丽最早是在吉林长春创办了“三个阿姨”,直到2015年企业才选择落户宁波鄞州。王安丽曾把南下的原因总结为三个:一是、基于长三角家政市场需求大,二是互联网人才集聚,三是鄞州良好的营商环境。

在宁波鄞州,“三个阿姨”从起初的创业项目不断进化为智能化的家政服务平台,对家政行业中逐渐实现立体化的全方位影响。

而作为外贸大市的宁波,在国际疫情蔓延的大环境下,为了应对外贸受堵。6月起,宁波副市长李关定多次走进直播间,亲自为宁波品牌带货,娴熟地使用各种互联网用语:“请在直播间的网友一起双击666,大家如果喜欢这样的直播活动,我们以后可以多搞一些。”

既有政策的优化,也有人文的关怀。可以说,宁波构建营商环境的秘诀,既是在做常态化下的服务,也为企业度过特殊时期进行兜底。

三、广纳人才构筑生态

今年疫情下,宁波充分利用线上云招聘、全球引才形象片,以“青年友好城”形象向国内外人才深处橄榄枝。从9月公布的2020年以来人才工作“成绩单”来看,累计新引进大学生6.1万人,吸引包括32名海内外院士、143名国家级领军人才在内的1923个高端人才项目申报“3315系列计划”。

对人才的吸引,为宁波民营经济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而要想协同各行业人才发展,则需要搭建支持其成长的平台,从顶层设计协同区域经济生态。这就是宁波鄞州形成“热带雨林式”双创生态系统的底层逻辑——依托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孵化平台,吸纳各行业人才,丰富企业类别和产业形态,助力科技创新与智能经济。

鄞州区在今年启用网上交易会平台,为地区乃至全市的外贸企业,带来一个把交易搬上“云端”的机会。

除了交易流程的“上云”,终端仓储也面临进化。伴随跨境电商业务的加速,海外仓不仅是一个物流性的存储空间,还应该是一个承载智能服务的平台。

搭在“云”风口上的乐歌股份,正在通过海外仓建设,完成外贸企业实现升级,据董事长项乐宏介绍,届时13个海外仓,可以帮助宁波200家中小型外贸企业升级做跨境电商。

像鄞州这样从政策设计与平台搭建上为区域经济赋能,还只是宁波民营经济实践中的一个样本。截止目前,宁波全市通过省级认定的小微企业园累计达131个,占全省总数的14%。

从今年10月宁波发布第三季度经济报告来看,健康产业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增长,增加值分别增长13.0%、11.8%和10.1%;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呈较快增长,分别增长6.9%和4.8%。

站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拐点,宁波广纳人才,为民营经济持续注入动能,并通过顶层设计,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协同产业生态,为区域经济持续赋能。

四、结语

在过去,甬商精神指引数代“宁波帮”敢为人先,走向世界各地,而细剖鄞州样本、宁波之策,正是在新的历史环境中,从营商环境、人才引进、平台架构、区域协同下为甬商护航。

千尺之台起于累土,民营经济是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的重要力量。而之于宁波,民营经济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未来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