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金小莫)讯,身体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僵硬,这些症状往往让人联想起可怕的帕金森氏病——患者一旦患病后,神经元的退化、死亡将随时间推移而不断恶化,且不可逆转。更可怕的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患者数量日渐增多,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病例10万人,预计到2030年,全球一半的帕金森病人在中国,达500万人。

怎么办?

在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前沿话题讲堂上,《科创板日报》记者听到了一个好消息:法国科学家阿里姆·路易斯·本纳比(Alim Louis Benabid)及其研究团队正在研究一种治疗新技术,使用近红外光照射脑组织,进而产生神经保护作用。

目前,本纳比团队已经完成了动物实验,预计在10至11月,团队将开展临床前研究,来检验脑室内外近红外光照射疗法的效果。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以往,临床医生会利用电击来进行帕金森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该方法在业内被称为大脑深部刺激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目前DBS已发展成一项成熟的功能神经外科技术。本纳比团队疗法的新颖性在于,他们提出了用光来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DBS技术的先驱人物亦是本纳比本尊。1987年,本纳比在进行一次常规的丘脑腹中间核损毁术时,意外发现,对丘脑中的靶点处进行高于100Hz的电流刺激,可以使震颤停止。

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胡霁科普称,平时在丘脑损毁术中寻找靶点时,所用电流是30~50Hz,本纳比在那次手术过程中,尝试使用了不同的频率,在当时仪器所能达到的最高值100 Hz时,他发现患者的震颤停止了,停止电流刺激后,震颤症状又出现,再次刺激时,震颤又停止了,这种情况也在多个患者身上得到了证实。

也因此,本纳比获得了2014年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并被尊称为“脑起搏器”之父。

既然有了DBS,为何还要发展新的“光”技术呢?本纳比解释称,尽管DBS有一定疗效,但神经退行性的变化过程没有停止,患者的病情仍会进展,而且仍是不可逆的,因此,本纳比将目光投向了全新的研究领域——神经保护。 本纳比称,光调控方法来源于光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通过接受不同波长的光线照射,可以激活光感受器而产生有益的疗效。

在即将开展的临床试验中,研究团队设计了能够植入人体的光照设备原型,直径25毫米,与光纤相连,光纤植入脑室,装置打开后就能够实现对特定区域的局部照射。此外,本纳比称,他们也将考虑到伦理问题,将尽最大可能地保护患者剩余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及时检测并进行为期4年的扫描随访。

“希望我们能够朝着治愈帕金森氏病的方向前进。”本纳比笑称,如果“光”这一新武器能证实比“电”这个旧武器更好,“这对我们的未来再好不过了”。

此外,《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用光来治疗脑病似乎正在成为前沿科学研究中的一种新趋势。同在前文所述的科学前沿话题讲堂中,光遗传学权威人物、2019年沃伦•阿尔珀特奖得主吉罗·麦森伯克介绍了自己的新研究成果:光敏控制,即用光来控制大脑。

“光接受器以基因形式从眼睛移植到大脑深处的神经元,通过光照能够控制这些神经元并最终改变被试行为。”麦森伯克在现场强调称,这已经得到了实验的证实。

“光敏控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麦森伯克称,科学家可以通过光敏控制找到重要的神经元、了解它们是如何运作的,并找到方法来运用它们,这或为“脑机接口”带来一种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