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宝宝树,在几年前人们对它的印象就是明星股东加持。阿里、复兴等头部投资机构的背书让它一跃成为母婴电商领域的佼佼者,成功摘得“母婴第一股”的桂冠。然而,上市不代表上岸,对于宝宝树而言这似乎更像是“触礁”。

从去年开始,关于宝宝树的负面传闻似乎一直都不绝入耳,而在近日又被曝出“抄袭门”事件。这也让人不禁产生疑问,曾经的母婴电商第一股究竟怎么了?

产品抄袭,广告照搬,宝宝树高光不再?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把有统一需求的人聚集在一块的时候,往往很容易引起共鸣,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在母婴社区领域,内容和社群是留住用户、提高粘性的不二法门,但优质的内容往往离不开平台自身的创新力、用户UGC创作的活跃度。

但是近日,某个短视频平台上线了一个宝宝树的广告视频,该视频中呈现了3D宝宝的视觉动态效果,宝宝树利用这个功能点引导用户下载APP。实际上,宝宝树孕育APP是没有3D宝宝展示功能的,这个功能早在2015年就被妈妈网注册了版权,视频中甚至还带着妈妈网孕育的字幕。

不确定这是对广告内容的疏于管理,还是对于原创内容的不屑,此次的抄袭事件不仅产品功能照搬,就连“妈妈网孕育”的字幕都懒得改。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不是宝宝树第一次陷入抄袭事件了。

2014年原蚂蚁网CEO、原百度社会化网络事业部总经理麦田,在自己的专栏里发布了公开信,指责宝宝树抄袭其创业项目“妈妈问答”,并附上大量对比图文。

在2019年6月,因宝宝树照搬妈妈网原创IP形象的事件,已于当时获得法院判决: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判决宝宝树即刻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妈妈网的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

之后仅仅过了两个多月,在2019年8月19日,一位名为“Anna麻麻”的亲宝宝产品经理发表了一篇标题为《好歹也上市公司了,这么赤裸裸的抄袭,老板知道吗?》的文章,文章指出宝宝树小时光对亲宝宝APP进行了像素级的抄袭。

宝宝树小时光不仅在页面结构上抄袭亲宝宝,更直接抄袭APP的四个模块设置:亲宝宝APP中的云相册、生长记录、大事记、1位亲,在宝宝树小时光中直接以小家相册、生长记录、大事记、1位亲等同样的模块出现。每一个模块的内部设计和文案都出现雷同情况。

作为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明星产品,再结合目前发展遇到的问题,这或许会让不少人感觉,2018年上市似乎成了宝宝树生涯的最高点。

2018年11月27日,宝宝树在香港主板挂牌。虽然连续三年亏损,但顶着“互联网母婴第一股”的光环又有阿里加持,宝宝树募集资金净额超过16亿港元。然而,自此之后,宝宝树似乎开始了自己“水逆”之旅,高光退却。

除此之外,平台用户数量与营收的双双下滑或许也是困扰宝宝的难题。据宝宝树发布的2020年半年报显示,营收同比降超六成,亏损同比大幅扩大。而资本市场上,宝宝树的股价也不复往昔。回想之前宝宝树“眼见他起高楼、宴宾客”时的场景,现在虽不至于“楼塌”,但多少令人唏嘘不已。

产品体验持续下降:负面不断引发“内功缺失”?

深陷抄袭门不能自拔,多种负面事件缠身,如今的宝宝树似乎是有些让人失望。或许也是由于负面消息过多造成精力分散?宝宝树好像忘记了怎么去做产品,如何去维护好用户体验。

过去的宝宝树由PC时代的母婴社区起家,虽说一直因为营收结构单一而为人诟病,但毕竟背后有复星集团、好未来集团、阿里、等众多“金主爸爸”,用钱砸出来了不少用户量。而如今的宝宝树平台上充斥着无孔不入的广告,宝宝树的产品体验从感官上就和从前大相径庭,而且这种商业化气氛浓厚的平台环境无疑会伤害用户体验。

内容是平台价值的体现,平台可以通过丰富优质、有特色的内容吸引用户,但太过商业化反而会把用户赶跑。

就母婴社群而言,大部分用户最初可能确实是为了寻求一些知识学习和交流,但社群所能提供的内容服务其实是有限的,在其它地方也很容易找到,这就导致社群的稀缺性其实一般。商业化和克制商业化是任何平台的两端,除非你的内容真的稀缺到用户可以无视过多的广告,但就目前的宝宝树而言,似乎做不到这一点。

缺少优质内容的情况下,宝宝树还接连被曝出抄袭事件,这一方面体现的其实是对知识产权、对规则的不敬畏;另一方面,创新不够,抄袭来凑?介绍从某种程度上讲,宝宝树作为一家母婴企业,似乎已经缺失了“内核”。

尝遍野蛮生长的代价:宝宝树能否重拾昔日光环?

每一个风口似乎都会经历从野蛮生长到理性成长这样一个阶段,在行业爆发初期,很多公司在大量红利的诱惑下野蛮生长,不可避免的会因此根基不牢,并带有原罪。

而宝宝树在狂奔之下,似乎跑的太快,步子跨的太大。很多问题在初期就已经埋下了隐患,但是并没有解决。结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问题一步步放大化,对公司造成了持续性的伤害,而这或许也是有知名投资背书的一个弊端。

“母婴电商第一股”加持的宝宝树,究竟能否重回巅峰?目前看来似乎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