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假期到达尾声,朋友圈摄影大赛也即将告一段落。家中有猫的同学,想必其点赞数绝对不会逊于各种风景大片。

“年纪轻轻就有猫了”——肯定了猫咪作为当代青年社交资本的绝对地位。毛茸茸的猫咪,正取代西藏大理,成为文艺青年的精神圣地。网友们吸猫的热情如此高涨,它们的主人是否能因此沾光呢?在全球互联网上,许多知名猫咪也正在成为影响力的大V,除了商业价值之外,猫咪还有“助攻”主人“脱单”的神奇疗效。

晒猫,结果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在社交App中放上精心挑选的自拍,是许多人展示个人魅力的第一步。比如流水线式网红就酷爱背着奢侈品前往ins风场地拍照打卡,粉红蕾丝黑长直的“好嫁风”也成为相亲网站的女性自拍标配,而一个有自己徒步照片的人更容易被认为喜爱户外活动……总而言之,通过照片了解一个人的个性,是最快捷的社交方式之一。

那么,如果你贴出一张与猫的合影,会对潜在追求者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最近一个社会学调查就显示,与猫合照的男性在异性恋女性眼中吸引力更低。

研究人员1388名18至24岁的美国异性恋女性,在匿名调查中,她们看了两个白人青年的单人自拍和与猫咪的合影。

令人吃惊的是,大多数女性认为,抱着猫的男人不太适合约会,因为他们不够外向,当然也更随和开放。

与猫合照会削弱男性气概,更容易被当成朋友而非潜在约会对象。科学家们认为,这与美国文化中更偏好于将男性识别为“狗”,“猫男”与男性化程度关联较低有关。而猫有时与女性主人的关系更密切,更多地被认为是女性宠物。

“猫女狗男”这一略显过时的文化规范,其影响显然还是根深蒂固的。此前美国某宠物品牌的一项调查也发现,养狗和约会之间存在正相关,许多人“比想见那个人”更想见到小狗。

喜欢在社交网络晒猫的男孩子是不是此刻已经“喵”地一声哭出来了?原来大家都是“叶公好龙”,只想“白嫖”云吸猫,对于接收铲屎官的兴趣并不高涨。

看到这,没猫的“柠檬精”读者是不是心理平衡一点了?

宠物,是怎样成为新社交货币的?

当然,只要当事人没有觉得不好(比如晒猫男孩更不容易约到女孩),那就绝对是一件好事,堪称“社交菩萨”,以一宠之力愉悦了大家。

不过,我们却可以在越来越数字化的社交关系网中,看到技术对人的影响和异化,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一些传统的与刻板印象,也塑造着全新的社交规则。

就像美国社会更倾向于认为喜欢猫代表内向一样,如果今天一个人没有微信甚至没有手机,遭到怀疑和揣测几乎就是必然的了。“晒娃”这样的内容也会被认为是负面的,会导致个人社交影响力下降。约会软件OkCupid的联合创始人克里斯蒂安·鲁德尔则建议用户最好不要过长留言,保持在40-50个字符是最容易得到答复的。

对于社会学研究者来说,网络社交简直就是一个研究人际关系的数据天堂。其中,晒猫这样的宠物化社交,同样是一种“被发明的交流”。

一方面,宠物变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交货币”。人类养宠物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成为谈资甚至社交资本,也是从移动互联网崛起开始。

许多年轻人在现实中可能并不具备足够吸引潜在伴侣的现实条件,比如职业、财富等缺乏比较优势。而如果因为自家的猫主子、狗主子而产出了一张优秀的图片或视频,就能收获同样甚至更多的关注。因此,越来越多的铲屎官愿意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创造好的内容,积累这种“社交货币”,自然也进一步带动了“云吸猫”“云养狗”热潮。

此外,网络生活也导致人类对宠物的迷恋更加强烈。诺贝尔奖得主芝伦兹曾经说过,人类越都市化,离开自然越远,宠物在生活里的重要性也就增加了。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之后,几十亿人的生活开始在数字世界中展开,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开始被虚拟网络社交重新定义,独居比例增大,宠物不仅能以表情包和动图的形式来提供社交语言的表现力,也开始更多地登堂入室,真正参与到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当中,甚至开始让主人的个性隐匿起来,以“XX妈/爸/姐/哥”等宠物身份进入社交环境。

不难发现,宠物化社交,已经在现实和网络中站成了两个世界。

狼与猫:社交格局的分野

如果说现实世界是“狼”的世界,领导、家长等无时无刻不在要求个人如同狼、狮子、老虎等猛兽一样参与社会竞争,时刻保持警惕和冲劲;那么,社交世界就是“猫”的乐园,在这里,吸猫的大众可以从现实中短暂地摆脱出来,将自己带入到被保护、被喜爱的宠物身上,感受一种肆意(拆家)的自由,在没有攻击性的时间中治愈心灵。

由此也形成了两种社交模式:

一种是我们熟悉的传统网络社交,如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等,转评赞等量化指标督促着用户时时保持状态,要晒出自己最佳的一面、最好的状态。这种模式让一些人努力地展现自我,一些人在窥探中变得情绪焦虑。最终的结果就是“网怒症”,网友们开始抨击华而不实的ins风网红,对夸张的炫耀发言极尽嘲讽。

另一种则是最近开始流行的模糊社交。反省并去掉一些表面式的交流,增强真实性的内容,达成具有情感表达有效沟通。比如Facebook开始取消点赞数的前台显示,Twitter 创始人 Dorsey 也在TED 2019 演讲中承认,如果再来一次,我不会强调关注数和点赞数……这项功能并没有给互联网带来什么积极健康的贡献。这些反省与改变,都是为了削弱普通用户在社交时会产生的焦虑情绪。不过,上述做法也遭受了一些内容创作者和MCN机构的反对,因为他们需要量化数字来展现商业影响力。

近几年,我们鲜少看到什么挑战巨头地位的社交独角兽产品。2019年许多全新产品(如多闪、聊天宝等)都未能让市场成功记住。答案或许不在外界,而在于始终无法触动人们对社交领域的全新期许和诉求。

毕竟像猫一样生活,可能是当代年轻人的终极向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