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金十数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今年3月份以来,全球各大资本市场的表现都让人们感到失望,其中,美国股市更是以10天4次熔断的表现,频频刷新历史纪录。在这种情况下,就连股神巴菲特也被"埋"了,甚至有传言称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也爆仓了……

在美股市场变得越来越糟糕的情况下,美联储只好频频放出大招,不过却被不少人解读为"反应过度"甚至是"失去独立性"。然而,如果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问题恐怕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1.无奈之举:美联储连续2次非常规降息

今年3月3日,被视为全球央行行动"标杆"的美联储,意外宣布50个基点,同时降低超额准备金率50个基点。要知道,在正常情况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一般都会在议息会议后宣布,而今年3月份美联储本应在3月18日宣布其利率决议。

然而,这一次美联储却选择提前降息,即非常规降息,就说明美国的形势已经非常不乐观了。到底有多不乐观呢?或许我们可以从过去20多年中美联储采取非常规降息的时间点来一窥究竟:

1998年10月提前降息25个基点——适逢亚洲金融风暴;

2001年1月、4月、9月分别提前降息50个基点——适逢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

2008年1月、10月,分别提前降息75个基点和50个基点——适逢美国金融危机……

显然,不到万不得已,美联储是不会选择非常规降息的。然而,更令市场意想不到的是,美联储竟然会在13天后,又一次进行非常规降息的操作。3月16日,美联储赶在亚洲市场开盘前发挥作用,宣布降息100个基点,利率降至0%至0.25%这一历史低位,同时还宣布将启动7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计划。

事实上,只要再等3天,美联储就可以在议息会议后宣布这一决定了,然而,美联储却连3天都等不了了。对于这一做法,市场纷纷认为美联储是"反应过度",甚至"失去独立性",因为在此前不久,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职位再次受到威胁。

然而,近期就连前美联储主席耶伦和伯南克都在其发表的文章中要求美联储现任主席鲍威尔发挥其几乎不受限制的力量来拯救世界。由此来看,美联储的做法可能并没有"反应过度",与此相反,美联储做得可能还不够多,这一点从近期美股的表现中就可以看出来。

在今年2月19日美股大盘指数标普500指数涨至3393.6,又一次创下历史新高之后,该指数的走势急转直下,变成了一把"下落的飞刀"。截至3月18日收盘,该指数已经跌至2370附近,与2月份的高点相比,跌幅超过30%。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股市历史上出现的5次熔断中,有4次就发生在过去10天中,以至于人们现在听到美股熔断,都不觉得是多么新鲜的事情了。在这种背景下,就连在投资界被视为"神一样的人物"也都无法做到独善其身了。

美国网站GuruFocus表示,自今年2月19日美股开启熊市以来,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组合跌幅已经达到32%,损失高达逾800亿美元(约合5655亿元人民币)。另外,投资教父达里奥旗下的桥水基金也被传出业绩亏损约20%。虽然达里奥随后已经做出澄清,但是仍未能打消人们的疑虑。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财政部已经开始准备与美联储联手救市了。3月18日,美国财政部提议推出规模可能达到1万亿美元的刺激计划,其中包括"直升机撒钱",即在4月底前向民众派发2500亿美元的现金,并表示如果美国国家紧急状态持续下去,那么4周后再派发5000亿美元。

3月19日上午,美国财长努钦还致信美联储主席,批准其成立MMLF(全称为Money Market Mutual Fund Liquidity Facility,暂时被称为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性便利工具)。这个工具有什么用呢?美联储表示,MMLF是扩大对家庭和企业信贷流动的支持计划,其目的是增强关键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和功能。

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的一系列操作让投资者开始感到疑惑,Federated Hermes驻纽约的首席股市策略师奥兰多(Phil Orlando)表示:"市场都在想,有什么是美联储知道而我们不知道的呢?"那么,美联储究竟知道了什么人们不知道的呢?

2.对症下药:美股频频熔断的深层原因

要回答这个问题,可能还是要回到最近10天美股4次熔断这个问题上来。要知道,美股熔断机制建立于1988年10月,而在那之后到今年3月份之前,美股已经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互联网泡沫破裂、9.11事件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但是这些危机都未曾令美股在短短几个交易日内4次熔断。

正因如此,在美股连连崩盘,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为了救市而四处奔走之际,我们真的该好好想想,美国资本市场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了?

(1)疫情与石油价格战只是导火索

此次美股崩盘,恰逢新冠疫情爆发及沙特发起石油价格战这两大"黑天鹅"事件,因此有不少人认为,疫情和石油价格战就是此次导致此次美股崩盘的"罪魁祸首"。然而,这两大"黑天鹅"事件恐怕只是美股频频熔断的导火索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疫情方面来看,自1988年美股建立熔断机制以来,世界已经12次遭到流行病的打击,其中包括1994年的肺炎性鼠疫(Pneumonic plague )、2003年的SARS、2009年的霍乱和2014年的埃博拉等,但是美股却从未出现过这么惨烈的下跌。

以类似此次疫情的SARS为例,当年的疫情爆发之后6个月,标普500指数反而上涨了14.59%,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并未出现非常严重的下跌。因此,若说此次美股频频熔断,是投资者出于对新冠疫情蔓延的恐慌,恐怕说服力并不大。

从石油价格战方面来看,在此次行动之前,沙特早已有个3次发起价格战的经验了,分别发生在1985年、1997年和2014年。以2014年为例,当时美国页岩油行业已经混得风生水起,而沙特发起价格战之后,国际油价从103美元/桶直线下跌至27.1美元/桶,但是也没见美股因此而熔断。

因此,新冠疫情和石油价格战可能只是近期美股异常表现的导火索而已,从美联储近期频频释放流动性和桥水爆仓的传闻来看,近期美股多次熔断的真正原因,恐怕还是跟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一样——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严重匮乏。

(2)流动性危机才是根本原因

近期,按照华尔街知名投行高盛的测算,目前美国股市的流动性已经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糟糕的情况。知名金融博客近期也表示,虽然美联储已经开始采用商业票据融资工具(CPFF,简称商票),但是美国3个月期FRA-OIS(远期利率协议和隔夜利率互换)的息差仍在飙升,表明银行系统的流动性还在不断恶化。

要知道,流动性危机向来是金融市场的敌人,一旦市场流动性枯竭,那么金融市场很可能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为什么这么说呢?达里奥曾在其《债务危机》一书中表示,在经济繁荣期,市场看涨情绪高涨,因此通过高杠杆融资来买进资产。然而,当危机降临时,违约风险上升,因此债权人将要求收回其资金,此时借款人急需现金偿债,而投资者却不愿意继续提高贷款,就会出现严重的流动性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包括桥水在内,华尔街很多基金都非常依赖银行为其提供的流动性。有分析甚至认为,来自银行的源源不断的廉价资金是这些基金成功的关键。而在流动性紧缺的情况下,融资成本将上升,融资渠道将受阻,这就会导致投资的失败。近期传出的桥水爆仓的文件显示,不只桥水,Citadel 、 Millennium、AQR 和 2 Sigma等华尔街知名对冲基金也都已经陷入了流动性危机之中。

虽然目前桥水基金的创始人达里奥已经澄清,表示桥水一切安好,但是无风不起浪,从美国资本市场整体的流动性来看,这些基金的情况恐怕真的不太好。另外,在疫情面前,桥水的投资组合可能也将出现大量的风险敞口。

关注市场的投资者可能会发现,近期已经有很多个国家宣布暂停股市做空机制。而有数据显示,目前桥水做空欧洲股市的资金高达140亿美元,其中法国多达16家,持仓为52.4亿美元;德国12家,持仓为48.8亿美元;荷兰和西班牙分别有5家,意大利3家,仓位分别为17.2亿美元、1.1亿美元和8.55亿美元。

在如今全球各大资产都在下跌的情况下,这些空头头寸其实可以对桥水起到保护作用,令其免受巨额亏损的冲击。然而,一旦欧洲宣布暂停做空,那么桥水恐怕就将面临爆仓的风险了。正因如此,市场甚至开始担忧,桥水可能会成为"下一个雷曼兄弟"。

(3)银行"惜贷"或加剧流动性问题

问题是,在正常情况下,银行一直充当美联储与市场资金的"通道",那么当流动性危机降临时,银行都在干嘛呢?提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说一下"沃尔克规则"了。所谓的"沃尔克规则",是在美国吸取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之后,加强对银行的监管,要求银行不得参加自营交易、投资对冲基金或私募基金。

因此,银行在最该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的情况下,却在减少流动性的供给。如果将央行的资金比喻成水,而将银行比喻成连接央行与市场的水管,那么现在的情况就好比水管被堵住了,资金无法流入市场了。正因如此,被逼无奈的美联储只好绕过商业银行,直接进入市场购买商票,以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流动性。

话说回来,就算没有沃尔克规则,当危机来临时,银行为了要降低自身面临的风险,恐怕也不愿意将资金借出去。为什么呢?因为当银行要求借款人还债时,就会发现自身的财富大部分都是借款人付款的承诺,一旦对方不遵守承诺,那么自己的财富也将不复存在。也就是说,流动性危机很可能会带来债务违约会债务减记,这无疑会令银行蒙受亏损,因此也可能会出现"惜贷"现象。

也就是说,近期美国股市之所以频频出现熔断这种奇特的景象,"元凶"就是美国金融市场上面临的流动性危机,而疫情和石油价格战最多只是"帮凶"。如果流动性危机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那么未来美国可能会陷入新一轮的金融危机中。因此,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近期才会频频祭出大招,试图避免这一危机。

3.危机重重:流动性紧缺将令美国经济陷入3大风险

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疫情叠加美国经济衰退,危机恐怕已经无法避免了。那么,如果流动性危机无法得到妥善解决,对美国来说,除了股市崩溃之外,还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美国经济至少将面临以下3大风险。

(1)企业破产潮

如果流动性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美国不少企业很可能面临破产的风险。目前来看,除了因为石油价格战而面临亏损的美国页岩油行业之外,近几天美国航空业也陷入危机之中。

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预计,2020年全球客运航空公司的损失可能高达1130亿美元;美国航空协会近期更是表示,如果国家不出手进行救助的话,美国大部分航空公司今年下半年将出现资金枯竭,被迫陷入破产潮。

另外,旅游业、奢侈品等行业也可能会受到极大的冲击。桥水基金创始人达里奥表示,预计美国企业将因新冠疫情而损失4万亿美元,这已经相当美国2018年GDP的近20%了。不难想象,如果美国无法为这些企业提供资金的话,未来一段时间,美国破产潮势必将会加剧。

那么,流动性危机在这次破产潮中会扮演什么角色呢?

事实上,如果美国现在仅仅面临疫情的威胁,那么上面这些企业仍可以通过向银行借贷、在金融市场中借贷等方式进行融资,从而得以"活下去"。然而,如今疫情叠加流动性危机,则令不少美企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减少,却无法通过融资来维持其生存问题,对于一些高负债的企业来说,甚至可能还面临着无法按时还款的问题,重重危机之下,除了破产似乎无路可走了。

(2)失业率飙升

哪怕是在金融危机降临的情况下,失业率都会飙升,更何况是出现破产潮呢?因此,破产潮一旦出现,严重的失业率势必接踵而至。据悉,美国财长努钦17日就曾警告,疫情可能使美国失业率达到20%,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也将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

虽然美国财政部发言人有意淡化努钦的这一言论,但是有证据表明,美国已经开始出现申领失业救济的浪潮了。美媒指出,随着企业停工,很多美国人为了维持生计纷纷开始申请失业救济,以至于美国各种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急剧攀升。

本周四(3月19日)晚上,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14日当周,美国初请失业金的人数飙升到28.1万人,与3月7日公布的21.1万人相比大幅增加。而在截至本周二的3天中,美国俄亥俄州初请失业金人数从上周的3000人飙升至7.8万人,肯塔基州则从2000人飙升到9000多人;新泽西州甚至表示,近一周的失业申请已经导致该州相关部门的计算机系统崩溃……

不过,这可能只是个开始。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哈塞特(Kevin Hassett)近期认为,受到疫情的影响,今年3月份美国可能会有多达100万人失业。要知道,哪怕是2009年3月发生的美国最大的失业危机中,美国一个月内失业人数也只是达到80万人,如果今年3月份美国失业人数高达100万人,那么很可能暗示此次危机将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为严重。

(3)消费支出下降,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失业率飙升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支出减少,消费下降。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例,数据显示,当时美国失业同时收入遭受损失的人员,消费支出暴跌11.7%;失业但收入未遭受损失的人员,消费支出减少了7.6%,就连未失业的人员,消费支出也下降了1.7%。

对于美国家庭来说,流动性危机扮演的角色与企业类似。在此次疫情中,很多美国人的收入将因失业而得不到保障,然而崇尚提前消费的美国人可能身负房贷等多种债务。数据显示,超过65%的美国成年人身负债务,美联储2018年还表示,美国家庭平均负责高达14万美元(约合99万元人民币)。

一旦流动性危机来临,那么这些高负债的美国家庭很可能会出现无法及时偿还贷款的问题。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无法及时偿还房贷曾令数百万美国人无家可归。由此来看,消费支出目前可能还是最为乐观的预测了。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们的消费减少,企业的业绩也将萎缩,这将迫使更多企业通过裁员来应对,从而令失业率进一步提高,消费支出和投资则进一步减少,从而令经济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另外,2018年居民消费和私人投资成为美国GDP增长的主要来源。据美国商业分析局(BEA)公布的数据,个人消费在美国GDP中占比高达68.1%,可谓美国的"经济支柱"。2018年美国GDP增长了2.9%,其中居民消费的贡献高达1.8%。

因此,如果美国失业率飙升导致人们的消费支出减少,那么美国的经济也将面临增长停滞甚至萎缩,可见流动性危机未来很可能发展成一场全面的社会危机。正因如此,美联储和美国金融市场才会如此害怕流动性危机,这才有了上文提到的美国财政部"直升机撒钱"及美联储的MMLF,这两种措施的目的都在于为家庭或企业提供资金,以刺激消费和生产,从而引导美国经济回到正轨。

由此可见,美联储的反应并没有过度,更没有失去其独立性。相反,美联储只是看到了很多投资者还未意识到的风险,并且试图通过大规模的印钞行动来阻止这一风险的发生。

当然,早在2008年美国就曾通过大量印钞来将危机分摊给全球其他国家,如今又准备"发挥其几乎不受限制的力量"来拯救美国——以牺牲全球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然而,这么做真的没有任何副作用吗?也不尽然。一旦美元的信用完全丧失,报应也将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