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线爬虫、放贷及催收质疑接踵而至,同盾科技能否在这场严监管风波中化险为夷?

《投资壹线》刘逸伦

今年9月,大数据风控行业突然刮起“严监管风”,杭州成为严监管“高地”,多家杭州大数据风控公司被查。其中,为网贷平台提供大数据风控起家的杭州同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同盾科技”)备受瞩目。

9月16日晚,有自媒体传出同盾科技创始人蒋韬已离境出国、相关爬虫部门于近日解散的消息,不久后,同盾科技发布《辟谣声明》对上述信息予以否认。

尽管同盾科技向媒体声明,“未涉及金融业务,不引流、不放贷”,但在第三方投诉平台聚投诉中,多名用户对同盾科技旗下子公司——杭州信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信川科技”)为714高炮平台提供数据服务进行投诉。

此外,有媒体报道同盾科技去年营收5.2亿元,毛利率超90%,预计2019年实现营收9.8亿元,净利润达1600万,公司或于明年赴美上市。同盾科技对《投资壹线》回应称,“上述数据不准确,近期也未得到上市准备通知”。 

爬虫质疑

9月17日,对于《独家:同盾科技爬虫部门解散,无意间掀起行业整治风暴》一文中提及的实控人蒋韬离境、同盾科技爬虫部门解散待岗等内容,同盾科技通过发布《辟谣声明》予以回应。但相关讨论并未停歇,关于同盾科技的爬虫业务和反欺诈数据业务中涉及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质疑接连不断。

《辟谣声明》中提到的“数聚魔盒”是同盾科技旗下的数据风控产品,今年9月其官网被曝出无法打开。公开信息显示,数据魔盒主要涉及数据采集流程,支持爬取数据用作信用评估。截至2018年,数据魔盒已服务超过2000家客户,涉及8亿人的关系网。

今年9月,多家大数据风控公司因“爬虫业务”被警方调查,此次同盾科技也因“数聚魔盒”产品而被卷入质疑风波。

同盾科技在此次声明中宣称,数据魔盒为信川科技独立运营的产品,该服务对适用条件与场景有严格的授权要求与限制。同时,信川科技自2018年开始已逐步调整业务,截至目前已全部停止相关服务,相关员工均已调至其他岗位正常工作。同盾科技相关负责人对《投资壹线》表示,旗下爬虫业务已于2018年停止,目前已不再运营。

但据《投资壹线》获悉,今年7月,同盾科技作为招聘主体在猎聘网上公开招聘“客户技术支持工程师(数聚魔盒)”岗位,所属部门为创新事业部。此外,多家媒体报道同盾科技于今年3月和6月在智联招聘、拉勾网等网站招聘爬虫开发工程师,所属部门为信贷风控部,职位要求参与爬虫核心算法、爬虫数据处理等。

上述信息意味着,数据魔盒并非信川科技独立运营的产品,也并非与同盾科技无毫无瓜葛。其次,同盾科技的爬虫业务并非于2018年停止,相反,在今年仍在扩张。据业内知情人士称,“同盾科技旗下的数聚魔盒就是因为摩蝎科技越做越大而开始大力发展的,2018年这项业务才开始起色,今年9月爬虫部门解散的事实是真的,但实控人出逃的消息是假的。”

同时,同盾科技旗下的爬虫业务也被用户在聚投诉平台投诉。在编号为“CN780845”投诉文件中,今年3月杨先生以“非法获取个人通话记录”为由投诉信川科技。据杨先生称,在信川科技读取本人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通讯记录后,自己接到大量卖保险及诈骗电话。其中,这些来访电话能够明确知道杨先生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信息。 

关于爬虫业务,同盾科技对《投资壹线》回应称,“爬虫是一种用来自动浏览万维网的网络机器人,作为一种计算机技术决定了它的中立性,在法律上并不禁止,但是利用爬虫技术获取数据这一行为是具有违法甚至是犯罪风险的。早在《网络安全法》颁布之前,公司就已经对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制定了严格完善的合规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合规措施以确保同盾业务完全合法。”

此外,同盾科技还表示其数据源主要是合作方上传的最终用户授权的行为待分析数据,客户向同盾科技提交的涉及用户个人信息的分析服务需求、数据收集、使用等均经最终用户授权(同盾科技拒绝处理未经最终用户授权的个人信息),经同盾科技在云端分析后向客户反馈分析结果,内容主要是一个概率的分值及一些不涉及个人信息的标签。

催收和放贷?

今年3月,姜先生在第三方聚投诉平台投诉现金贷平台“蜜蜂钱包”暴力催收,催收方不仅对姜先生进行辱骂并骚扰其通讯录联系人,导致其生活工作受到影响。

姜先生认为蜜蜂钱包为信川科技运营,因为在该钱包APP首页界面下方出现“杭州信川科技有限公司”字样。8月17日,姜先生对投诉进行补充,他称“杭州信川科技与现公司的工作人员已与本人连续沟通两天澄清。本人相信蜜蜂钱包此非法放贷平台与杭州信川科技有限公司无关。” 

除此之外,“黛西应急”、1秒到账”、“萌虎白卡”、“闪电白卡”等714现金贷平台的用户也投诉了信川科技及同盾科技,认为其为上述现金贷714高炮平台提供了暴力催收数据服务。

聚投诉用户提供图片 

对此,同盾科技相关负责人回应,“在业务上,同盾作为一家技术公司,不涉及金融业务,不放贷、不引流,在此基础上结合服务上万家客户的优势解决企业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解决金融机构之间资金和资产不匹配的问题等等。” 

业务遇阻?

据了解,目前同盾科技已经用于超过一万家客户,其中一半为金融机构。在近5000家金融企业中,同盾科技的客户覆盖了6大国有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6大财险公司、24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银行客户共300家。此外,同盾科技的客户还涉及信托、汽车金融、新金融等行业客户。

有媒体报道,同盾科技自2013年成立,其业务逐渐渗透到了几乎所有头部消金、互金、小贷公司,截至2018年底,公司累计客户数量为2421个,完成了对互金行业90%以上的覆盖。其中,P2P、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在内的新金融行业机构,一度为同盾科技的主要客户群体,但近两年的签约订单金额占比有明显下降。

上述报道还称,2018年,从同盾科技新增签约额占比上来看,新金融类客户新增签约额占比为65%,银行类客户新增签约额占比上升至26%,其他保险、汽车金融、互联网等行业客户签约金额总贡献不足10%。

对于上述数据,同盾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清楚,需要再度核实。其中较为肯定的是,今年新金融行业无论是客户数量还是签约额占比都将同比降低。

或由于合规影响,今年第三方金融科技、数据服务、大数据风控机构都将服务重心从新金融领域逐渐转向银行机构。同盾科技也不例外,银行机构在近两年成为同盾科技重点开发的客户,据接近同盾科技的人士称,今年银行新增客户数量急剧上升,并且成交客单价为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

此外,同盾科技还标榜自身定位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而不是一家“数据”公司。但业内人士称,就目前同盾科技的主要产品而言,其仍是一家标准的数据型输出公司。

据了解,同盾科技在2017年底决定转型人工智能公司,2019年同盾人工智能研究院才正式成立。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同盾科技处于大力研发与投入阶段,距离人工智能领域转型甚至以人工智能产品输出的阶段仍任重道远。(投资壹线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