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从洋火、洋灰、洋油、洋车,到第一台国产汽车、拖拉机、电视、冰箱。

70年沧桑巨变,今日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工业产出国,也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全部门类的国家。

那么,这场工业化逆袭之变的动力来自哪里?

作者:倩曼炎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从1949到2019,如果说,70年里,我国标志性的大事件有哪些?

轰轰烈烈的工业化进程,应该位列其中。

升腾之变

来看一组数据,195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为120亿元,2018年,这个数字是30多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971倍。

从洋火、洋灰、洋油、洋车,到第一台国产汽车、拖拉机、电视、冰箱。今日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工业产出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全部门类的国家;生产了世界上超50%的钢铁、水泥,60%的家电,70%的化纤、手机和计算机。

中国从一个落后农业大国转变为世界工业大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步伐。

工业大国的升腾之变,离不开基础能源血液的强力支撑。作为工业之母,石化行业自然是重中之重。

中国石化炼化工程集团承制全球最大常压塔起运尼日利亚

领头羊

64年前,新中国百废待兴。列强封锁之下,石油能源紧缺。蕴藏50多亿吨油母页岩的广西茂名,被推上历史舞台。茂名石化,作为新中国成立的156个重要项目之一,被誉共和国长子。

截止2018年底,茂名石化累计向市场供应油品2.38亿吨、乙烯1679万吨。截止2019年6月,其成品油产量实现月均100万吨、航煤出口突破100万吨大关,成为我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炼化企业之一。

这样优质的石化企业,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还有不少。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前身是成立于1983年7月的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1998年,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在境外、境内发行H股、A股,并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和上海上市。2018年8月,经公司制改制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2316亿元。

目前,中国石化是我国最大的成品油和石化产品供应商、第二大油气生产商,是世界第一大炼油公司、第三大化工公司,加油站总数位居世界第二。在2019福布斯全球2000强榜单中,中国石化以3397亿美元年营收,蝉联全球最大上市石油公司冠军宝座。

此外,据《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2019年中国石化已升至第2位,炼油能力排名全球第1位,乙烯生产能力排名全球第2位,加油站数量居全球第2位。

不难看出,中国石化是我国乃至世界石化领域的领军企业。

渗入细胞

那么,中国石化是如何演绎领头者责任担当的呢?

9月16日,中国石化镇海炼化、浙江石油、宁波工程、和中石化浙江舟山有限公司等8家驻浙企业联合发布《中国石化奉献在浙江》白皮书。

白皮书立体展示了70年来,中国石化为保障浙江能源供应、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和服务民众便捷出行所作出的努力。

来看一组数据。

平均每天为浙江输送原油10万吨;生产航煤7500吨,可供波音737载客飞行中美250架次;为社会提供成品油42800吨,可供70000辆私家车正常行驶一年;川气东送项目供应天然气超过1万立方米;足够67个家庭正常使用1年;为浙江地区提供化工产品46603吨……

“这是中国石化在浙江的24小时”。中国石化浙江石油党委书记李玉杏说。

2018年,中国石化供应浙江的成品油已超一个西湖水量,达到1565万吨,支撑起浙江省个人汽车保有量的万倍增量,发行加油卡超过1700万张,全省每3位居民中就有1位用户,每一天服务100万车次加油和15万光顾易捷便利店的顾客。

截至目前,中国石化在浙累计加工原油4.28亿吨,管道输转原油5.7亿吨,供应成品油2.83亿吨,川气东送接转浙江172亿立方米,生产乙烯1000万吨、沥青1936万吨、主要化工产品5275万吨。

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隅而观全局。不难发现,作为一家综合能源企业,中国石化的产品服务已渗入到经济生活的微小细胞,关系国计民生。

2018年,中国石化实现营收2.94万亿元、同比增长22.5%,实现利润967.38亿元,增长66.2%,实现税费3581亿元。

成绩单背后,离不开中国石化的持续精进。

大象轻舞

一定意义上说,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能源提供者,中国石化背负的重担不言而喻。

如何来演绎这份安全高效。

中国石化的答案,是创新。

数据显示,2018年中石化全年申请境内外专利6074件,获得授权专利4434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得中国专利银奖4项、优秀奖4项。

简单数据的背后,是中国石化在创新道路上的持续深耕。

积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实际上,作为一家庞大体量的央企,中国石化的创新敏锐度,丝毫不输任何一家新兴企业。

沉稳的大象,也可轻盈起舞。

2018年底,国家工信部公布“2018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石油和石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其中。

这种创新效果,是可以量化的。

在智能化建设上,中国石化对镇海炼化、九江石化等先期智能工厂试点进行技术升级。

镇海炼化建立设备检维修综合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分析诊断,对设备故障进行提前干预,提高了设备运行可靠性和利用率,维修成本下降20%、故障停机率下降50%;

而茂名石化借助提升日效益与优化系统,优化碳四等资源利用,年增效益达到1000多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中国石化利用技术创新,还取得两项重大突破。

一项是3月份,继涪陵页岩气后,中国石化页岩气勘探开发再获突破,威(远)荣(县)页岩气田提交探明储量1247亿立方米,今年将建成10亿立方米产能。

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长宁区块

据悉,丁山-东溪区块国内首口埋深大于4200米的高产页岩气井——东页深1井,试获日产31万立方米高产气流,突破埋深超4000米页岩气井压裂工艺技术。

另一项是7月25日,中国石化西北油田顺北三区第一口探井——顺北53X井日前测试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为顺北百万吨产能建设夯实资源基础。经初期计算,该井可日产油110立方米,日产气1.5万立方米。

在行业人士看来,顺北53X的突破推动了我国油田地质理论创新,刷新国内外学者以往的固有认识,进一步证实北塔里木盆地古生界碳酸盐岩整体含油,局部富集。同时明晰了顺北油田东部为天然气、西部为原油的资源结构特征。

重点发力

值得强调的是,中国石化还加大国家重大专项和中国石化重点油气勘探开发项目攻关力度,创新形成了薄储层超稠油高效开发关键技术;“两北一川”提速提效提产取得新进展,特深层钻完井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常压页岩气低成本开发和深层页岩气压裂工艺攻关达到阶段目标。

得益于创新战略和精细化管理,中国石化的生产效率质量大幅提升。

在原油生产方面,2019上半年投产新井同比增加121口、新建产能同比增加16万吨,生产原油同比增加5.2万吨。

天然气产销方面,天然气产供储销建设得到加强。中石化加快推进文23储气库、青宁管道、天津LNG接收站气化外输扩能等重点,圆满完成采暖季保供任务,上半年生产天然气同比增加9.4亿方,增幅6.8%;销售天然气同比增加39.3亿方,增幅21.9%。

可见,不断创新提升了中国石化的核心竞争力,强化了其行业地位。

对此,专家表示,从行业趋势看,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全球对石化产品的需求还会继续增加,但是受到环境保护要求提高,未来数十年,世界石化产业的关注重点从总规模和总产能的增加,转向更加关注质量、效益和对环境友好的提升。由此来看,中国石化的创新战略,已顺应甚至引领了行业发展趋势。

转型新能源

2018年11月,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余皎曾表示,中国将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能源转型道路。

实际表现看,中国石化也践行了这一言论。

2018年7月18日,一项重磅消息刷屏网:中国石化开启新一轮改革重组,宣布由“卖油郎”全面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型!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石化领域的领军企业,中石化既有足够理由调整自身产业结构、也有足够实力推动新兴战略产业发展。

改变,已在悄然进行。

比如在南京,一家湖西街加油站里,经常停满了正在充电的新能源电动汽车。

据了解,从2018年10月18日开始,江苏石油与星星充电合作,在南京湖西街加油站增设4个充电桩。充电桩可同时给8台车充电,日充电车超200辆。

再来看海南。截止今年8月,中国石化销售海南石油公司已在海口、三亚市区及8个环岛高速服务区的10座加油站建成40个充电桩,提供80个充电车位。

增设充电桩,只是中石化新能源步伐的一角。

中国石化销售海南石油公司表示,还将加快综合能源供给站建设,谋划在全省建设充电、加油、加气、加氢为一体的综合能源供给站。

这也是中国石化整体新能源大布局方向:主动拥抱绿色革命、电动革命,积极发展新能源业务,陆续将乙醇汽油、爱跑98汽油等清洁油品和天然气、氢能、电能等新能源推向市场。

这些方向,正在陆续实现。

比如在氢能发展方面,中国石化优先关注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海南地区,力争2019-2020年分别建设和运营10-20座左右的加氢站。

2019年9月,浙江省第一座加氢站由中国石化浙江石油在嘉兴建成,每日可满足当地50辆公交车。

同时,新中国第一套生物航煤工业化生产装置,也正在浙江镇海炼化建设。据权威机构数据显示,与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生物航煤碳排放可减少30%以上。

此外,在2019年世界环境日当天,全球航运的绿色第一个“中国方案”也由中国石化发布。

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党委书记张玉明解读白皮书时说:中国石化驻浙企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2003年以来累计环保改造投入超过173亿元。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八家“国家环境友好企业”,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十年来从国Ⅲ到国Ⅵ累计投入已经接近3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石化转型新能源,所倚靠的产业不仅是天然气,还包括地热。由于天然气具有非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基因,虽现阶段被普遍认为是清洁能源,但并不属于长久之计。

因此,中石化将目光转向地热能。地热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我国地热资源丰富,资源量约占全球地热资源的六分之一。有统计指出,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将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将从12%提高到15%,其中,地热资源是增量主力。

目前,国地热资源丰富,资源量约占全球地热资源的六分之一。有统计指出,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将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将从12%提高到15%,其中,地热资源是增量主力。

也基于此,主营该业务的中石化新星公司,也得到了国家能源局的支持背书。

中石化新星石油总经理张召平曾对媒体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建成中国石化新能源专业公司,预计到2020年公司地热、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能源业务的销售收入达到100亿~150亿元,占到总收入和利润的半壁江山,成为国际知名的绿色能源公司。”

特色产业扶贫

除了高质量创新发展、低碳环保转型,作为一家知名央企,中国石化在扶贫领域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近年来,中国石化大力开展消费扶贫模式,发动企业员工参与并依托自有销售平台,解决扶贫产品“产、供、销”等系列难题,帮助困难群众脱真贫、真脱贫。

2018年,中国石化直接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968.1万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过亿元。

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石化签订消费扶贫订单1.21亿元,中国石化所属100余家企业均参与消费扶贫活动。

2019年5月9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扶贫办和北京石油共同举办扶贫商品招商会。

就在一周前,9月10日扶贫商品展销会成功举行。通过中石化自身的销售渠道优势和内部消费优势,展会共邀请中国石化帮扶8个县的29家扶贫厂商,以及5家中央单位、7家中央企业定点帮扶县的103家扶贫厂商参展,展位110个,展示近2000种商品。

另一方面,中国石化拥有全国3万多座加油站、2.7万家易捷便利店、8000万加油卡用户,每天为2000多万人次提供各种服务。

中石化利用这些连锁化、标准化的渠道优势,开创了特色产业扶贫模式。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石化旗下的易捷便利店,在售扶贫产品已约有880种。

除了线下发力,线上创新举措更是频频。

为帮助更多特色产品走出去,今年7月19日,中国石化线上线下立体互动的消费扶贫模式成功施行。易捷商城、员工团购网、朝阳E站等7个线上销售扶贫产品渠道对外开通。同时,中国石化各类扶贫产品还进驻易了捷便利店、东营胜大超市、兰州极臻甘肃体验馆等线下实体店。

数据显示,自1988年起,中国石化31年来先后承担7省12县的扶贫开发任务,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1.7亿元,持续为地方扶贫工作进行多维努力。

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和社会活动局副局长张晓红指出,在开展消费扶贫方面,中国石化着力解决制约扶贫产品走向市场的一系列难题,为贫困群众增产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助力贫困地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贡献了石化力量和石化智慧。

“一带一路”身影

值得强调的是,中国石化的实力担当,不只是在国内,作为世界石化业的领军企业,中国石化的走出去战略也是动作频频。

实施力度之大,合作范围之广,受到多维关注。一个鲜明体现,即在“一带一路” 。

据悉,作为中国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之一,中国石化已与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在油气勘探、开发、炼化、科研、国际贸易等方面形成共赢模式。

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 中国石化积极搭建国际合作新平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投资和项目合作。助力沙特、俄罗斯、科威特等“一带一路”国家从资源输出国转型为资源深加工国,实现当地可持续发展。

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截至2018年底,中国石化先后与1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合作,拥有或参与项目17个,包括俄罗斯UDM项目、埃及阿帕奇项目等。累计投资206亿美元,累计权益油气产量1.3亿吨油当量。

在炼化及仓储项目领域,截至2018年底,中国石化在“一带一路”沿线4个国家投资了5个炼油化工、仓储物流项目,累计投资45亿美元。主要项目包括沙特延布炼厂合资项目、俄罗斯西布尔公司参股项目、新加坡润滑油脂及配套码头项目等项目;其中,2015年建成投产的沙特延布炼厂项目,是“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

在石油工程服务领域,截至2018年底,其向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石油工程服务。

2011-2018年累计签订工程技术服务合同683个,合同额130亿美元,累计完成合同额96亿美元。

在炼化工程服务领域,2011-2018年,中国石化与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新签国际业务合同139个,合同额115亿美元,累计完成合同额92亿美元。

在国际贸易领域,2011-2018年,中国石化累计从18个国家进口原油8.75亿吨,累计向64个国家出口化工产品约41亿美元,累计从18个国家进口化工产品143亿美元,累计出口设备材料约3亿美元,累计进口设备材料超过2亿美元。

此外,中国石化SINOPEC润滑油,也发挥纽带作用,把“走出去”的中资企业联合起来,实现技术互补、渠道共享、合作开发,形成广而深的海外“朋友圈”,提升了中资企业在海外的影响力。

6月25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一行在中科项目现场调研

敏锐眼光

“一带一路”倡议,勾勒了人类文明和谐发展的路线图,擘划出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繁荣、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画卷。中国石化的上述践行,显然已成为画卷勾勒的一抹绚丽颜色。

这抹亮色,离不了中国石化人的集体努力,当家人中国石化董事长、党委书记戴厚良的格局眼光更是关键。

细观而言,戴厚良可谓一直陪伴中国石化的成长。1997年12月起,其就任扬子石油化工公司副经理;

2005年9月起,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副总监,11月又成为副总裁;2008年6月起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

2016年5月起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同年8月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

2018年5月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现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同时,戴厚良还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可以说,戴厚良既懂业务、又精管理、还专技术,是一位难得复合型 人才。

在戴厚良看来,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公司决胜全面可持续发展关键之年。

戴厚良表示,市场靠被动防守是守不住的,推动市场竞争攻坚战,就要清醒地把握当前竞争格局。与此同时,坚持高质量发展,就要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竞争中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

在外界看来,这透露出戴厚良战略发展的前瞻性和洞察性。

新看点、新篇章

从行业来看,我国成品油行业处于供大于求长期化、经营主体多元化、民企经营联盟化、地方炼厂终端化、无序竞争常态化等“五化”特征叠加时期,特别是受当前国内炼油产能过剩、社会经营单位无票经营等因素影响,行业发展呈现诸多乱象矛盾。

从环境来看,环境保护方面,政府大众态度明确,低碳环保成为主流,但企业相应的技术和方法仍需改善。这就意味着作为领头羊的中国石化,肩上责任担子不轻。

从市场来看,目前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24%和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34%。2018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2%,为近50年来最高,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43%。因此,如何打造更加安全稳定的能源供给体系,也需要企业更多努力。

从业务层面看,新旧动能转换,也给中国石化带来更多可塑性,对其创新战略提出更高要求。业内普遍认为,氢储运突破技术和装备的发展瓶颈最多。气态的储氢单位体积质量指标较低,液态氢对外在条件、温度、材料则提出更高要求,化学储氢、物理储氢还处于发展初期,不足以大规模支撑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对于正在向转型氢能利用的中国石化来说,更多顶层设计,需要进一步完善。

如何打赢市场、技术、环保攻坚战,中国石化仍有很多看点。

中国石化董事长、党委书记戴厚良在2018年度报告上表示,2019年将扎实推进结构调整,着力夯实可持续发展资源基础,着力增强炼油和销售业务价值链整体竞争力,着力提升化工业务高端制造和价值创造水平;高标准推进绿色企业创建,加强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绿色发展水平;通过财务投资发现战略投资机会,培育发展新动能。

不难发现,结构调整、培育新动能、提升整体竞争力、绿色创新,已成为中国石化升级发展的关键词。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中国石化如何打造砥砺前行,铑财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