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玩家群体中争议与话题齐飞的大作《原神》于近日开启了PC版不删档公测,千万级的预约数字已经初步证明了游戏的成功。

如上图,《原神》游戏对机器配置要求不低,安卓手机需要2018年后的旗舰机型,性能见长的iPhone也要2017年底之后的机型才能运行,米哈游成功拔掉了小米6、iPhone 6S等著名机圈钉子户。

不过,米哈游也没有直接放弃骁龙845、A11以下的手机用户,《原神》还将推出云游戏版本,通过云游戏平台,几乎所有智能手机也都可以玩到《原神》。

无独有偶,完美世界前不久推出的高画质手游《新神魔大陆》也一同推出了与天翼云合作的云游戏版本,让中低端手机型号也能享受到顶级的画面表现。

伴随着谷歌、英伟达、微软、腾讯、华为云、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云游戏,这不禁引起了电科技的好奇,云游戏这是要革手游的命吗?

改写手游制作原则

《原神》与《新神魔大陆》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不再将适配更多手机机型作为首要任务,相当于主动放弃数亿的中低端与老旧智能手机,这与靠庞大用户基数来刺激玩家氪金的手游传统套路大相径庭。

虽然过去“崩崩崩”就体现出米哈游喜欢“虐待”手机的癖好,但至少对于适配手机还没有偏激到这个程度。

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也反应了米哈游、完美世界对于云游戏这种全新游戏游玩方式的认可。

事实也是如此,如今随着技术成熟,在4G网络或者10MB带宽之下,云游戏基本都可以提供稳定流畅的体验,在5G网络或者更高带宽的网络之下,云游戏已经能够媲美本地游戏。

《原神》与《新神魔大陆》的云化,似乎也在预示着手游即将迎来颠覆性的革新。

过去的手机游戏开发,必须要考虑到市面上智能机型的严重碎片化,要触及更广泛的玩家群体,就要照顾中低端手机的配置。即便面对旗舰机型,过高的画面表现会加重玩家续航焦虑,发热与降频也会影响玩家体验。

有了云游戏的加持,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云游戏不吃机能,说白了就是单纯的视频解码而已,中低端手机跑起来不吃力,高端机型用户也可能出于省电,不发热的原因选择云游戏。

另外,因为游戏运行在云端,云游戏不需要占用手机空间,《原神》游戏容量达到了13.4G,不但下载起来费劲,长期大量占用宝贵的手机空间也很让人无语。

没有了本地硬件上的顾忌,云游戏可能会令手游行业呈现出不同的气象。

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云游戏还让手机运行大型PC端游成为了可能。

除了网易云游戏等少数平台,几乎所有云游戏平台都包含大量优质PC游戏,《漫威:复仇者联盟》、《只狼:影逝二度》、《刺客信条:奥德赛》、《星球大战:陨落武士团》等不可能登陆手机的游戏,如今都可以在手机上以云游戏的方式游玩到。

无疑这将给手机游戏平台带回很多原来流失掉的核心玩家群体。

这里不得不聊聊手机游戏在2014年左右的集体转向。

在2014年之前,智能手机游戏处于百花齐放的时期,那时候的手机上,还有厂商愿意制作大型单机游戏。

最具代表性的是从安卓时代就大放异彩的Gameloft。安卓iOS时代到来之后,Gameloft几乎可以代表手机单机游戏的天花板。

而且其游戏经常对标当时主机游戏市场大作,例如《六发左轮》对标《荒野大镖客》,《现代战争》对标《使命召唤》,《N.O.V.A》对标《光环》,《孤单车神》对标《GTA》,甚至还有官方授权的《刺客信条》、《分列细胞》和《超凡蜘蛛侠》等游戏。

一些利用触摸屏特性,主打创意的小游戏也广受欢迎,例如《水果忍者》、《植物大战僵尸》、《愤怒的小鸟》、《割绳子》、《小鳄鱼爱洗澡》等。

当时很多人的认知之中,手机游戏的素质会慢慢向主机端游的素质靠近,最终掌机游戏将会登录3DS、PSV、手机多平台。

然而,买断制游戏很快在智能手机上走到了尽头。“深挖”人类多巴胺分泌机制的氪金内购、抽卡开宝箱游戏成为了手机平台的主流。

过去优秀的买断制游戏,要么就是续作采用了内购形式,骗氪;要么就是开始在游戏中加入大量广告,也有的兼而有之。

时间线收束之后,我们可能走入走入了最差的一条路,手机游戏与主机游戏彻底分道扬镳,核心玩家大量逃离手机平台,手游成功成为游戏鄙视链底端的一环。

根源在于,免费手游与买断制单机端游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开发路径。

买断制端游的游戏开发者要做的是不断在游戏中塞入内容,让玩家体会到游戏乐趣;免费手游则是要利用游戏机制让玩家不爽,刺激玩家消费来消除这种吃屎感。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当你在一笔交易中没有付费,那么你很可能就是那个商品。

近年来爆火的几款竞技游戏颇有打破这个规律的架势,依靠庞大的玩家群体,贩卖一些几乎不影响游戏平衡性的道具。不过这几款竞技游戏,又无一不是PC端游的劣化移植版。

试想能够用手机云游戏流畅运行原版《COD》、《PUBG》、《LOL》,会有多少人坚持去玩《CODM》、《PUBG Mobile》与《王者荣耀》呢?

在手游越来越氪金化、轻量化的今天,云游戏有望能够将第九艺术重新带回方寸屏幕上, 深受众多核心玩家期待。

颠覆游戏发行渠道

将被云游戏“革命”的,不只手游一个。

云游戏本身具有多重属性,集游戏、算力、平台于一身。其中最被行业看好的,首先是其游戏分发平台属性。

最早感受到威胁的,是一直坚持软硬件闭环的苹果公司。鉴于云游戏APP本身的游戏分发能力,将可能严重影响苹果AppStore的封闭性,苹果公司三月份就发布公告,严格限制流媒体游戏平台上线AppStore,众多云游戏平台APP被下架。

9月15日,苹果对当天上线的微软云游戏服务xCloud抛出了橄榄枝,表示只要微软承诺每款云游戏单独分拆上架AppStore,将会对微软xCloud重新开放。但微软却没有领情,微软认为,同样是流媒体订阅服务,xCloud应该与音视频APP一样,整体上架AppStore。

云游戏作为分发平台的最大机会,来自于主机、PC游戏前景并不明朗的数字化进程。

众所周知,游戏厂商早就恨透了实体游戏光盘/卡带。

虽然如今游戏主机厂商已经不再像山内溥时代利用实体游戏生产线钳制、盘剥游戏开发商,但游戏光盘/卡带高昂的生产、流通、零售成本,还是导致游戏开发商利润极低。

一张60美元的游戏,游戏开发商却只能拿到30%左右。即便是EA这样自己拥有发行渠道的强势开发商,也顶多只能拿到游戏零售价的40%。再考虑到不断上涨的游戏制作成本,及不断被手游等休闲游戏蚕食而萎缩的主机游戏市场,游戏开发商度日艰难。

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方法。

第一,大力整治二手游戏流通,二手游戏比盗版游戏对销售影响还大;

第二,开发流通成本更低的数字化游戏销售渠道。

针对第一条,日本游戏厂商曾经发起过诉讼,要求立法禁止二手游戏,最终以失败告终。索尼还在PS3、PSV时代尝试过“联机码”策略。就是玩家购入的新游戏,盒子里有一个联机码,仅能绑定一个账号,玩家使用后出二手,二手买家没有了联机码,就失去了联机功能,变成了单机游戏。

该策略取得了一定成功,不过在痛打Xbox One“落水狗”时,该策略被取消。

针对第二条,游戏厂商和主机厂商一直在对市场进行试探。早在十年前,索尼就曾推出不带UMD盘仓的PSP GO,不过最终因为零售商的阻力宣告失败。

微软在2013年发布Xbox One时为了讨好游戏开发商,大力鼓吹数字下载版游戏,甚至宣布了严格的禁止二手游戏交易政策,还要求主机24小时在线。最终导致导致微软10年路人缘被败光,唐马特里克黯然下台。

如今经过Steam对市场的教育,索尼和微软似乎达成了共识,认为数字下载版时机成熟,并不约而同地推出了无光驱版的次时代主机PS5/Xbox Series S。

通过发行数字下载版游戏,游戏开发商可以跳过生产、包装、物流、零售等费用,可以拿到游戏零售价大约60%,利润空间大了很多。

不过不知是否看所有游戏分发平台坐拿30%太过安逸,Epic携商城横空出世,拳打Steam,脚踢AppStore。

对Steam釜底抽薪,承诺只抽取12%权利金,并一掷千金购买独占,吸引游戏抛弃Steam,甚至连众筹的游戏都不放过。《凤凰点》开发商痛陈“他们给的实在太多了”,“就算把众筹钱都退了我们也赚大了”。

对AppStore,Epic偷袭珍珠港。故意在更新中绕过苹果内购API,不出意料被苹果下架后,光速拿出几十页的状纸击鼓鸣冤。

如今Epic与Steam死磕,并且还有更多低抽成游戏分发平台加入战局;苹果对Epic表现强硬,甚至取消了Epic的开发者账号。

然而,云游戏的迅速崛起,很可能终结这场关于游戏发行渠道的争论。

如前文所述,云游戏本身就具有分发平台与渠道的属性,而且相较于Steam、Epic商城,云游戏不但能够从根本上杜绝盗版,甚至还能根绝游戏外挂的现象,毕竟黑客也不能将外挂安装到游戏服务器里去。

云游戏本身的优势就更多了,免下载、免安装、低配置需求、一次开发免移植跨全平台等等。

在云游戏机制下,游戏发行与运营的方式也可能迎来颠覆,采用订阅制的云游戏可能对游戏版权采取买断制,也可能会根据“点击率”、“游戏时间”付费,当然更可能是两者并存,激烈游戏开发商做出更优质的游戏,同时游戏开发商也有望获得更多谈判空间。

以游戏平台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来看,游戏一直在向着越来越低门槛的方向迈进,单一用户触及成本越低的方式,发展也越快,家用机替代电脑和街机、手机替代家用机、免费游戏替代买断制游戏,反复论证了这个规律。

从目前来看,云游戏无疑是所有游戏中门槛最低的,甚至连硬件门槛都低到只需I/O设备的程度。而且在门槛降低的同时,云游戏还能提供目前市面上能够高品质、高画质的游戏体验,这在游戏领域可谓是前所未有的颠覆。

当然,路还是要一步一步去走,云游戏本身目前还有很多技术、成本、运营的问题需要解决,但云游戏已经展现出潜力。接下来的问题,或许就只是,如此多的云游戏平台中,谁将笑到最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