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宇刚

按照我国“新基建”的规划,未来10年中,将会有6300万根充电桩诞生,形成一个超万亿的基建市场。

如今看来,东风已至。

【新基建,疫情后的新风口】

新能源汽车面世多年以来,充电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始终是制约新能源车辆发展的短板。

2020年,中央会议明确表示,未来将加快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北京、河北等13个省市相继公布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总投资额近34万亿元。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便是新基建七大重点建设领域之一。

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李一秀曾表示,“我们将在北京市建立一个相当于加油站的网络密度、可换可充的用电渠道。北京市的加油站的服务半径平均是1.8公里,我们建的以换电为主、带充电模式的换电站,服务半径为2公里。”

随着新能源车辆的发展,充电换电设施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我国累计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417万辆,同比增长9.45%。与此同时,新能源充电桩仅132万个,与车、桩标配达到1:1的建设目标相差甚远。中间的缺口,恰恰就是下一个风口。

【新能源车辆已经包围生活圈,替代燃油车已提上日程】

虽然近年来,在政策的倾斜和扶持下,新能源车辆的保有量逐渐增加,但根据燃油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比例,我们依旧还停留在燃油车辆为主体的传统观念上。殊不知,新能源车其实早已走进我们生活,汽车行业主导者的更迭,已经提上日程。

5月20日,我国发布了传统燃油车退出时间表研究报告:《中国传统燃油车退出时间表研究》。其中,出租车、分时租赁车以及网约车等将作为第一梯队,首先实现全面新能源化。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城市将率先实现车辆更迭,并将于2030年前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燃油车辆退出。

在北京,新能源出租车数年前就已经开始推行。驾驶北汽新能源EU260换电版出租车的李师傅,就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至今,李师傅已经驾驶新能源出租车两年有余,行驶超10万公里。

当提到换电模式是否适用于出租车辆时,李师傅表示,最开始选择换电出租车时是有些担心的,不过这两年开下来,总体使用感觉比以前更好。“换电只按照里程收费,堵车开空调的消耗是不算的,所以像前几天比较冷的时候我还开了点暖气,夏天开空调也不心疼。”李师傅说,“我算了下,开换电车大概每天能省40、50元。”

李师傅说,每次换电只要3,5分钟,从没有因为换电或者没电丢过单。如果让他重新选择,他还会选择新能源车辆。

结合了实用、经济、环保等诸多优势,如果可以解决其能源补给便捷性的短板,新能源车的发展不可限量。如此巨大的一块蛋糕,自然吸引了大量企业觊觎的眼光。

【寻得风口不难,站住风口不易】

较高的市场需求量和较低的市场保有量,让新能源充电设备建设成为了众矢之的。2017年,众多企业涌入该市场,希望可以分一杯羹。

截至今年上半年,有数据显示,由于受到疫情的冲击,自2017年以来,运营充电桩的企业已经所剩无几,剩余企业数量不及50%。

充电设备看似容易开发,准入门槛低,其实则不然。充电、换电与其说提供的是设备,不如说最终提供的是服务。需要企业对其设备的使用体验、技术更迭有耐性、有韧性地提供持续性的投入。如果只是进行简单的设备建设,最终也只会遭到消费者毫不留情的淘汰。

而被淘剩下的企业,则是在风口扎稳根基的企业,有些如今已经成长为行业的独角兽。拥有1131项专利的“特来电”,已经发展建设遍布30个省份290余个城市,在智能充电板块站住了风口。日前,宣布获得约合13.5亿元的A轮投资的特来电,首轮估值已经超过78亿元。

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也开始着手布局该领域,与2020年初联合福建百城新能源,以49%对51%的股份合作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快卜新能源”,以此进入充电领域。

按照这个速度,蓝海即将成为红海,后面钻进风口的企业恐怕需要留神了!

数据来源:元一能源、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