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长沙,记者黄路)讯,不惧全球巨震,可T+0交易的可转债近日俨然成为“爆款品种的温床”。多只可转债频繁出现日涨幅50%以上,日换手率高达40、50倍的场景。疯狂哄抬背后,谁在借道可转债市场兴风作浪?

最高日成交额近百亿 多只可转债临停

“比期货还疯狂!凯龙股份早盘涨7%,它的可转债居然涨了60%,太离谱了,”湖南一位多年专注于商品期货的私募经理电话中对记者说。3月18日,开盘仅20分钟内,凯龙转债最高日涨幅超60%,收盘涨21.22%,日换手率358%。

近期,可转债市场交投异常火爆。3月18日,发行规模为7.5亿,剩余份额约为1.9亿的尚荣转债,单日成交额94.8亿元,换手率近50倍;其次是通光转债(日成交94.6亿)、振德转债(日成交59.4亿)。对比A股市场,成交额位居沪市第一的是上万亿市值的贵州茅台,当日成交额75.8亿。

截至当日收盘,有四只可转债涨幅超过20%,其中,泰晶转债单日涨幅65.28%。记者注意到,近日,部分可转债开盘或盘中异动,多次触发临时停牌。继上日大业转债、再升转债等4只可转债临停后,当日又有一只转债开盘两度触发临停。

这只异常波动的可转债即为泰晶转债,开盘涨20.5%,上交所自9时30分开始暂停该债券交易;10时00分起恢复交易后又立刻触发第二次临停(涨30.54%),14时57分起恢复交易,截至收盘,泰晶转债全日涨65.28%,报收于263.35元。

高换手率背后的高风险

“部分资金将题材股的炒作衍生到了可转债身上,因为可转债没有涨跌停限制,且实行T+0交易,当天买可以当天卖。和做期货日中交易类似,不必担心隔夜欧美市场的波动影响,尤其是目前这个时期,外盘波动风险太大了,”上述私募经理说。

他并说,现在一些可转债价格溢价非常高,已经贵得不正常了,这样涨已经不能用基本面去解释,而是资金主导的行情,是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我们做期货的大风大浪见得多,但也不会碰这种“妖”债,也不建议多数人自己去做。 实际上,债券是高风险品种,交易条款一大堆,定价原理变来变去,比股票复杂得多。虽然单日涨幅看着诱人,实则为博傻。真正获利的还是少数提前“入局者”,后来者大概率沦为“接盘侠”。

记者注意到,3月17日,泰晶转债的转股溢价率为18.74%,3月18日,转股溢价率已高达78.42%(注:转股溢价率越高,说明可转债价格相对于当前的正股价格虚高的成分越高)。

再看绝对价格最贵的晶瑞转债,3月17日收盘价277元,3月18日价格巨幅波动,盘中最高价418元,收盘价307元,涨10.82%,盘中振幅高达49%。

“有部分可转债品种剩余几个亿的规模,每天成交几十亿,上百亿,换手率40倍到50倍,几乎每5分钟换手率就能达100%,正股和转债联动背后,炒作的其实就是当下一些热门题材概念,比如再升科技涉医用防护口罩、熔喷材料、空气净化等;尚荣医疗涉医用防护产品;今天涨停的泰晶科技涉半导体,晶瑞股份也是涉半导体材料,”上述私募经理强调,一旦可转债连续上涨后,触发强制赎回条款,可转债便面临退场和价格下跌的风险,对于投资者而言,T+0交易并不能减少投资风险。

按照上述私募经理的分析,暴涨暴跌的再升转债,3月9日晚公布启动可转债赎回,正是其关键转折点。2020年3月25日,再升转债将全部被冻结,停止交易和转股。

盘面显示,3月3日之前,再升转债转股溢价率处于合理的区间0.41%。但是从3月4日至9日共4个交易日再升科技正股出现连续涨停,涨幅46.4%,期间成交额22.9亿,而转债价格则从146元直接涨到了401.26,涨幅175%,转股溢价率飙升到了88.35%,期间成交额为24.1亿。

3月10日,正股跌停,再升转债下跌53%,收盘价188元。3月11日、3月12日,成交额分别为14亿、27.9亿,但高换手率并没有挽回可转债的跌势, 3月18日,再升转债跌4.26%,收盘于150.61元,只用了11个交易日,从起点回到原点。记者注意到,类似剧烈异常波动的可转债还包括尚荣转债、新莱转债、大业转债等。

可转债市场兴盛不易 警惕借题恶意炒作

据国金证券统计,2017年至2019年,可转债的市场规模与数量快速上升,发行热度也不断攀升。2019年转债发行211只,较2018年增加87只;2019年发行规模3519亿元,同比增长179.12%。记者注意到,2020年初至今已发行31只可转债,如今,可转债已一跃成为了上市公司主流再融资的选择,不仅社保、券商等传统的金融机构参与其中,游资和普通投资者也正在成为转债市场中活跃力量。

有市场人士认为,可转债都是上市公司发行的,有对应的正股。正股和可转债联动,成了部分资金主要的套利方向。转债巨幅波动本质是市场行为,但需要多加警惕的是,一些资金可能会利用转债制度特点实现快速套现减持或违规交易。另外,对部分高波动、高风险可转债,券商营业部应对普通投资者加强风险提示。

另有债券分析人士认为,此前转债市场成交相对清淡,并不过多的涉及散户投资者,监管对此并没有设置太多限制。随着近期暴涨可转债的急剧增加,监管层有可能会尽快出台限制措施或进行窗口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