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到春节了,一年一度催婚+催生的传统戏码又要在很多家庭上演了。

前两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8年的新生儿数量,1523万,看起来还不少,不过比去年少了200万。恒大1500万年薪的首席任泽平对人口趋势做了预测,结论套用个句式:“这是过去十年新生儿最少的一年,也是未来十年新生儿最多的一年。”

人口,以前都看成是成本,现在大家都意识到这是资源,过去40年的经济奇迹,人口红利是其中重要的因素,现在孩子少了,问题来了,怎么破?

01

先普及个概念,人口替代率,一般认为这个数据要达到2.1,一对夫妻生俩孩子,人口总数保持平稳,不过最近这些年,不光中国,全世界人民都不爱生孩子了。

2016年实行了全面二胎后,一个权威机构的专家预测放开二胎后,出生人口会飙升到4995万人左右。结果当年出生数据1786万,2017年下降到1723万,去年又降了200万。

恒大研究院的任泽平预测,未来30年的出生人口都不乐观,趋势是这样的:

几个数据摘出来大家看下:

1、育龄妇女规模已见顶下滑,2030年20-35岁主力育龄妇女规模将比2017年减少31%,其中25-30岁生育旺盛期妇女将减少44%。

2、出生人口即将大幅下滑,预计2030年将降至1100多万、较2017年减少1/3。

3、与国际相比,中国生育率下降速度前所未有,当前不仅远低于2.45的全球平均水平,还低于1.67的发达国家水平。”

4、按照现行生育趋势即总和生育率1.5,中国人口峰值将在2024年前后到来。

5、如未来大力鼓励生育,假设总和生育率分别回升到1.65或1.8,则中国人口峰值将分别延迟在2027年、2031年前后到来,峰值规模最大也不到14.4亿。人口减少趋势只会延迟,基本无法逆转。”

02

育龄妇女减少是个问题,这也延伸出一个问题,虽然剩女问题天天说,但是剩女的数量可比剩男的数量少多了。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表了《中国“80、90后”生存现状报告》显示,中国30-34岁成年人有13%处于未婚状态。其中,女性、男性的未婚比例分别为6%和16%。

据此推算,我国30-34岁未婚男性有699.1万人,30-34岁未婚女性有239.2万人,“80后剩男”人数远超“80后剩女”。

80后之外的各年龄阶段一加总,数字更庞大,2015年的剩男已经超过2000万,其中超过半数在农村,九成为初中及以下学历,预计到2040年“剩男”规模或达约4000万。

剩男聚集在农村,剩女聚集在一线城市,所以一线城市的大家会觉得身边都是剩女,那是因为身边没有低收入低学历的剩男……

为此,2002年11月,出了规定,对胎儿性别鉴定予以明确规范禁止。这种情况逐步好转了一些。

重男轻女的老观念还是很强大,而适龄男女的地域分布不均衡,即便你想生,找不到另一半也没辙。

03

老龄化加速的问题老生常谈了。都说消费不好,这跟人口年龄的变化关系很大。

现在最有钱的人聚集在1965-1985年出生的这批人,不过这些人要偿还年轻时负债,又要储蓄养老,消费倾向是最低的。

年轻人储蓄很少,消费接近收入,甚至负债消费超过收入,消费倾向较高,但苦于手头钱不多,也有相当比例开始变成佛系青年,有点类似日本的低欲望社会,对竞争没有动力,消费的动力也停滞下来。

2017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到1.6亿啊,他们当中只有极小比例有很高的退休工资,大多数都是靠积蓄、自己打点小工或者子女帮助,如果没有租房等压力,日常开销其实很节约。

所以看目前这个趋势,整个社会的经济与发展活力都不乐观。

▌人口拐点出现之后,带来的另外其他问题还有养老和医保。

● 养老金是年轻人交老年人用,年轻人增多的时候钱越来越多,可是现在年轻人数量下滑老年人还越来越多,养老金原样发,缺口就出现了。

这个话题昨天猫哥普及过,可以参阅《拿南方的钱给东北发养老金,透露出那信号》。

● 医保的负担也不轻。现在有很多种病,发病率和年龄正相关,而且是几何级数增长,比如癌症、阿兹海默综合征(老年痴呆)、糖尿病还有各种心血管疾病等等。

比如癌症,40岁以前,发病率较低,一过这个年龄就发病率开始大幅增加,越靠后发病率越高,所以老龄化大大增加了医保开支。

04

那生孩子这事,有没逆转的可能性呢?

抛开移民因素,北欧有四个国家成功逆转,实现了生育率回升。

上世纪70年代,北欧可以称得上全世界的生育洼地,生育率最低的芬兰生育率仅1.49,丹麦1.39,眼看就是人口大幅萎缩的态势。1980年开始,北欧的出生率出现显著回升,1994年,北欧最低总和生育率突破1.8,而当时中国已经飞速跌至1.74。这也是有数据记录以来北欧这个极寒之地第一次在总和生育率上超过中国。

▌到底什么因素导致的呢?几个原因:

● 一是逆城市化。

北欧的中产逐步重返郊县和乡镇,这样一来,活动面积和周围的人口密度就变了,空间一下子变大,生孩子的欲望比每天挤地铁的人高出许多。

中国的数据也是这样的,北上深和省会城市的生育率是偏低的,农村生育意愿明显高很多。

● 第二个原因,就是女性地位和保障的提高。

在北欧,近二十年非婚生子的比例高得吓人。

丹麦一项统计中,2010年后出生的婴儿超过35%都是非婚生子。不过,这其中绝大部分其实是稳定的非婚同居关系,瑞典和丹麦的同居法都刚好出台在1980年,其中规定了对同居女性的一系列保护政策,包括社会和男方的责任义务。

这部法令彻底打消了许多女性在性和生育上的顾虑。生了娃照样有人追,就算没人追也可以找到好工作养活自己,不行也可以用法律手段,还有什么好害怕的?

这种转变,最终导致在北欧“事实婚姻”的门槛非常之低,同居就要负责。

● 第三个原因,就是各国五花八门的促生产计划。

1919年国际劳工组织发出的“12周休假、工作保护、收入补偿”三大倡议,奠定了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生育政策基本准则,在这个大框架下细则有所不同。

1877年,瑞士就通过立法为妇女提供8周产假,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假政策已经扩展至众多欧洲国家。

2016年75%的OECD国家拥有3-5个月产假,产假平均为18周,即4.5个月;56%的OECD国家拥有6-35个月的育儿假,也有12个国家没有设置育儿假,OECD国家育儿假平均为37周,即9.2个月。

带薪假期最长的是爱沙尼亚妇女,可享受20周带薪产假和146周带薪育儿假,加一起三年多了!

放假之外还有补贴和托儿所服务。

大部分OECD国家通过政府新建托幼机构和鼓励私营托幼机构发展来支持生育,2014年OECD32国中有85%的国家0岁~2岁入托率在10%~60%之间,平均入托率为34.2%。

其中丹麦入托率为65.2%,占比最高;捷克为5.6%,占比最低。此外,韩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还出台政策鼓励(外)祖父母隔代照料孩子,以减轻父母压力。

咱们现在就基本上靠自己了,根据腾讯教育《0-3岁儿童托育服务行业白皮书》,中国0-3岁婴幼儿在各类托育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1%,隔代照料非常普遍。

年轻人不生孩子,除了经济上的考虑,也有精力不足、社会资源不够的因素,所以畏足不前的人越来越多了,马上春节了,你妈会逼你成家生孩子吗?

发表你的观点,一起来讨论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