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江湖风云再起。

京东集团今天发布公告表示,京东物流战略投资跨越速运。不过,市场关注之余也注意到:双方合作后,跨越速运依然保持独立运营、独立品牌、独立人事和独立管理。这意味着,京东物流此次投资的目标并不是参与跨越速运的管理决策。

跨越速运,成立十三载,现为中国限时速运领导者,是“国家最高级别5A级物流企业”。

此次跨越若与京东物流联手,将又激发怎样的想象力?

除了来自京东的品牌背书,二者强强联合的想象力之一,在于目前在空运、2B端优势明显的跨越速运,有望借助京东的供应链资源,扩展自身业务,丰富业务场景,尤其是末端配送以及陆运。

京东物流有望为跨越速运带来更广阔的市场,提升业务量,形成规模效应;且京东物流将为跨越速运嫁接更完整的供应链资源,扩展市场范围。而更为重要的一点,京东的支持,意味着跨越速运一步到位地对接京东电商的资源,引入商流。

依旧独立的B端物流独角兽

跨越速运于2007年8月在深圳成立,创始人胡海建选择了“限时速运”作为差异化竞争、打开市场的切入点,具体来说即航空货运+限时速运+直营模式,服务以B2B、大件货物、商务件、生鲜件等为主的企业客户。

胡海建多年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谈到,跨越速运成立时国内的物流市场处于相对混乱的草莽时期,“时效”并不被行业严格遵守,而跨越速运向客户推出"限时未达,全额退款"的承诺,为行业首度。之所以致力打造“一家信守承诺的企业”,“可能与我的性格有关,成立跨越速运就是要做限时快递,信守承诺。”胡海建如是说。

跨越速运选择的B2B赛道要求其在前期进行大量投入以构建壁垒。成立当年,跨越速运就率先推出了当天达、次日达、隔日达等三大跨省时效产品,开创速运快递“国内限时”的行业先河;成立次年,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跨越速运逆势扩张加大投入,正式成立华南、华东、华北三大机场操作中心,覆盖重点货源区;2009年,跨越速运开通四地夜航包机服务,实现 “夜发晨至”的服务时效。2010年,同城8小时达已不是难题,跨越速运则很快做到了跨省8小时达。

到了2017年,跨越速运“珠三角-长三角”夜航包机已促使国内跨省速运服务从“跨省8小时”提速到“跨省6小时”。

凭借服务的不断迭代升级,以及对全国航空货运资源的整合,跨越速运不仅强化了其竞争优势——速运之“速”,且得以保障速度与稳定性兼备,从而解决了众多企业级用户的时效痛点。口碑带动下,跨越速运开始“跨越”发展,业务量攀升,成为国内限时速运领域的头部品牌。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8Q3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2019一季度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榜单中,跨越速运两次上榜,与菜鸟网络、京东物流、达达-京东到家等企业入选中国物流服务行业独角兽企业。

在跨越速运十周年之际,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曾致辞祝福跨越速运:“这个时代是一个跨越的时代,十年时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令我感到非常的敬佩。”

京东助力,如何“跨越”

将速运服务做到极致后,跨越速运此次与京东物流战略合作后,将有能力让业务再上一层台阶。

除了来自京东的品牌背书,二者强强联合的想象力之一,在于目前在空运、2B端优势明显的跨越速运,有望借助京东的供应链资源,扩展自身业务,丰富业务场景,尤其是末端配送以及陆运。

京东物流是全球唯一拥有中小件、大件、冷链、B2B、跨境和众包(达达)六大物流网络的企业,目前在全国运营超过730个仓库,包含京东物流管理的云仓面积在内,京东物流运营管理的仓储总面积约1700万平方米。

京东物流自身的巨大体量,有望为跨越速运打开更广阔的市场,提升业务量,充分发挥规模优势,进而降低边际成本、拉动盈利。

2019年,2C的快递行业竞争继续加剧,行业马太效应凸显,二三线快递企业普遍受到冲击甚至出局,头部企业则以规模效应构筑成本优势。此外2B端快运行业近年不断迎来越来越多快递起家的玩家。强者愈强的格局下,联合京东物流,能让跨越速运在接下来的物流市场竞争中多一分底气。

同时,京东物流将为跨越速运配备更完整的供应链资源,京东物流直营的末端优势将能保障跨越速运全程高速,将配送速度保持至“最后一公里”,并进一步扩展触达领域。京东自营配送服务覆盖了全国99%的人口,通过其下沉至全国各线市场的末端配送,跨越速运将能触达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扩大其全国网络覆盖范围。

对于一众快递企业来说,最值得羡慕的或许是:与京东合作,意味着跨越速运一步到位地获得了京东电商的资源,引入商流。

还值得一提的一个细分领域是依然火热的冷链市场。去年4月,京东发布京东云冷链计划,依托京东资源,联合区域优质冷链企业形成“骨干网+合伙人”的创新模式,通过“京东云冷链”实现网络共建、货量共集、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共同推进冷链网络的纵深布局与社会化运力资源聚集。

跨越速运亦有冷链业务,其生鲜速递定位于B2C时效类生鲜产品,航空直发,优先配载,优先派送,为客户提供的门到门的速递服务,其中从原产地到消费地最快8小时的当日达覆盖城市超过30个,最快16小时的次日达覆盖城市超过200个。疫情影响下,生鲜到家的发展趋势获得看好。冷链很可能会是跨越速运与京东物流的重合点。

物流企业的科技二次方

跨越速运与京东物流联手的另一大想象力,在于二者背后科技力量的联合。

比起传统物流企业,跨越速运给自己的定位是“科技物流企业”。这或许也符合其创始人胡海建的特点。他曾自称IT男,表示自己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随时随地地跟CTO和产品经理讨论,有时甚至是通宵达旦。

早在2009年,胡海建便在跨越速运内部上线了信息系统。他很早就认识到,未来的物流企业一定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强大的科技实力才能成为物流企业发展壮大的支撑。2018年,跨越速运获得红杉资本、普洛斯、钟鼎创投等战略投资。胡海建后来说,首轮融资的大部分资金投入了科技研发当中。

胡海建去年接受采访公布的数据是,跨越速运的技术团队超过1400人,2018年技术投入过亿,占据年营收的4.1%以上。业内公认重视科技投入的顺丰,截至2018年年底,科技投入约占公司总营收的3%。

2019年8月,跨越速运投资近十亿、耗时两年开发的“铸剑系统”上线。

这套名为“铸剑”的系统集成了TMS(运输管理)、VMS(车辆管理)、中台系统、MAP(货车版地图系统)等业务场景下的系统,甚至还包括内部的OA系统和HR系统等等,每个系统又分成多个子系统,总子系统数超200个,子系统与子系统相辅相成,结合AI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实现了路径规化、货量预测、智能调度等功能,并能够提升场地使用率、优化网点选址、辅助开拓新业务,最重要的是,减少对“人”的依赖。

胡海建曾对媒体介绍,“铸剑系统”突破了物流行业“动态路由”难题——无论客户何时下单,立刻能从系统中找到实时出发的车辆,并根据路况、航班、目的地等各个因素及相关节点的成本计算出最适合的路线。这套系统在提升效率的同时节约了调度人力成本和场地资源,被释放的资源可再承接货量运营能力。

京东物流则是另一个以科技感而被熟知的例子。2020年,京东物流提出以“体验为本、技术驱动、效率制胜”为核心发展战略,相较2019年增加了“技术驱动”,对科技投入的重视再次被强调。

依托大数据、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京东物流的智能物流项目不断落地。除了五年内投入使用的25座“亚洲一号”物流园区,2019年,京东物流打造了LoMir(络谜)5G智能物流平台和5G智能物流园区。今年6月,亚洲首个全流程智能柔性生产物流园——京东物流北斗新仓建成投用。

智能化,已成为物流企业普遍强调的关键词。物流行业的下半场,技术或将成为最终竞争的钥匙,行业玩家们纷纷加大投入。去年年末,中通出资1亿元成立智能科技公司,官网介绍显示其作为中通快递旗下的互联网物流科技平台,拥有一支千余人规模的研发团队。

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快递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19-2020年)》显示,快递行业全新的3.0时代,技术要素作为新的生产力工具,与快递行业实现深度融合,快递将服务范围延伸到大物流领域,传统生产组织和用户服务方式发生变化,科技将持续推进企业核心商业模式创新。

国内十亿级消费者市场下,充分竞争的消费产业,催生出更为丰富、履约难度加大的末端场景,如何自动化、智能化升级,跨越速运与京东物流的科技合力,将催生物流行业的进化。